课堂提高质效,作业布置更精细!“双减”之下,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在改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1-09-08 17:30

摘要: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真诚地向每一位教师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课堂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老师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何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双减’也是在倒逼我们老师改变教学方式。”杨浦区三门中学教导主任刘瑞华老师说。


“双减”之下,家长和学生轻松了,那老师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发生了哪些改变,又有哪些新挑战?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劳动报记者走进了三门中学,来听听老师们眼中的变化。


课堂时间宝贵,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刘瑞华老师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的物理老师,一直带毕业班的她感觉这届同学有点不太一样。“平静,舒适,精气神又很足,感觉很稳。”刘老师笑着说也许是睡饱了,周末玩好了。


“‘双减’之后,社会、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待很高,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好学饱,老师也在思考。最近我们老师更多关注到课堂效率问题。”她说。


刘老师的物理课也在改变。


“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学得内容活起来,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


“以前实验更多是老师在演示,老师讲学生听,参与度差一些。现在要让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自己设计和参与实验,学生上课积极性就高了。”


比如物理课第一章讲压强、压力效果,刘老师说以往课堂可能就是老师用教具演示一下,现在是让同学们去找生活中的压强例子。“有孩子去压洗碗的海绵,也有压枕头的,还有捏饮料瓶的,同学们很兴奋的给我发来了压变形的照片。”



课堂氛围变了样,孩子们学得活了,思维也就打开了。但对于老师来说,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就变大了。“我们要考虑这些实验材料是否易得,是否适合课堂讨论。”


“要把这些学生成果收上来,具有典型意义的梳理好,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评价是否合理,如何改进,进行启发思考。”这些内容都需要精心设计,才能确保在课堂内完成。


“这个学期,我们将下课铃声改成了音乐。一分钟都不能拖堂。”校长秦娟告诉记者,她开学这两周一到快下课就去巡视,去问问学生们老师有没有拖堂。“都没有,打铃就结束。”


“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让我更有动力去思考如何改变我的教学方式。”在暑假里,八年级语文老师周琪就开始备课了。“我们名著导读课里有《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我就带同学们展开专题探究。比如《红星照耀中国》,就让他们把事件脉络梳理出来,提高阅读能力,《昆虫记》让他们试试给每个昆虫建立小档案。”


作为一位5年教龄的年轻老师,周老师说自己也在成长。“这是一个机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


怎么把课上得更好?“一日研修”来帮忙


“有时候我看着同学们疲惫的脸,真的心疼。学校基础都没学好,课外再补也没用。现在‘双减’政策让教育生态慢慢回到健康有序轨道,是非常有必要的。”秦娟校长说,老师要一直思考,学生如果不能改变了,那我能改变什么?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有的老师上得效率高,课堂反应好?有的老师就不行?“我们会让老师坐下来好好研讨,这是为什么。”


秦校长告诉记者,三门中学有个很好的教研传统,那就是“一日研修”模式,全体教师拿出半天到一天时间,由同一备课组教师进行同课同构,以此发现课堂中的不同。


“不怕货比货,就要拿出来,比一比。”秦校长说,“一日研修”从备教材,备课件“两备”开始。“我们本以为老师教案课件基本一致,上课效果应该差别不大。然而实践下来发现一位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位时间却不够。”后来,老师们在研讨中发现,一位老师课堂组织形式多样,有单兵作战的,有同伴互助的,也有小组讨论的。而后者却是传统的一对一启发教学,一旦学生没听懂,就卡住了。


“后来,我们开始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备课,老师对每道题如何组织讨论都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设计。”秦校长说,通过老师们的磨课,发现课堂设计关键问题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的关键问题设计对学生思维的促进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关键问题设计好了,还要设计追问,只有对关键问题的各种可能充分预设的情况下设计追问,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路径,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度。”


老师上课不再是大水漫灌,不再是靠时间要效果,转向效益要质量。“这样的备课‘五备’让我们青年老师迅速成长成熟。”周琪老师说,“一日研修”这样的模式让她更有信心将课程上得精彩。


布置的作业也要花心思,不但精还要准


在三门中学的课后服务中,基本上做到了“作业不出校门”。下午4:30之后,同学们都在各自教室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在课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个特别的小本子。“这上面记录了每天每学科的作业内容,还有完成时长记录。”刘瑞华老师告诉记者,三门中学从很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作业管理。



“2011年的学业绿色指标显示,学生学业成绩等7个指标高于区平均水平,但是睡眠指数、学习压力、补课指数、作业指数表现欠佳。”刘老师说,从2012年起学校除了在课堂上注重思维培育,也开始控制作业时间。


如何让作业做到精又准?老师们也动了一番脑筋。“我们将作业进行分层。根据学生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周琪老师说,以语文为例,能力强的同学作业可能是阅读训练,弱的则是默写、翻译等夯实基础类作业。“以前留作业可能会参考一些练习册,现在则是多种题目拿来研究,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们,如何改编才能更好的配合教学内容。”


“我们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率非常高,近乎100%。”秦校长说,老师们基本上每周会轮到一次课后服务。“但是老师们都没有怨念,以前我们老师也很少有四点半放学就准时下班,总是自觉地留下来给后进生补课。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打疫苗那天,有个孩子家长特意跑过来和我说,刘老师,谢谢你们,‘双减’让你们辛苦了。”刘瑞华老师说,能够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所有付出都值得,一声“谢谢”就足以。


摄 影:郭娜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调查| 上海中小学推行“全员导师...

课堂提高质效,作业布置更精细!“...

67岁复旦教授的视频恋爱课火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