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认知障碍服务机构地图3.0版本发布,阿尔海默兹患者就医养老可“一键查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1-09-17 17:00

摘要: 认知障碍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所以早期诊断、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认知障碍(阿尔海默兹)患者日益增加,对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2021年上海市“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脑健康主题活动于9月17日举行,旨在从不同角度普及认知障碍的防治理念、干预方法,交流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认知障碍并携手行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相比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更具有经济、便利、安全、易实施等优点,希望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认知障碍症患者总结一套规范化的方案和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形成“上海经验”和“上海方案”,共建共享,加快推进老年健康各项工作。


近年来,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到照料的认知障碍系列服务在上海生根发芽,认知障碍领域防治结合、全专结合、医养结合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认知障碍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所以早期诊断、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党委书记杨颖华指出,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本市目前已开展社区筛查和社区干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社区老年人认知、运动联合日常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工具,可有效提高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记忆力、注意力,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词语回忆、语言能力、多个词语的短时回忆、逻辑延迟回忆、注意力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认知障碍的防治与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关,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老年认知障碍的社会认知水平如何?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玉捷通过中日老年认知障碍社会认知比较的研究发现,公众对老年认知症了解不够,从知识储备到态度和行动都准备不足,对认知症周边症状知识欠缺。


当日,《认知障碍社区综合干预课程》教材和《上海市认知障碍服务机构地图》3.0版本发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黄延焱指出,轻度认知障碍如果得以及时干预可延缓失智的进展,早期干预的效果往往比较良好。社区认知干预主要开展大脑功能训练,围绕脑健康处方“四大要素”——记忆训练、身体锻炼、调节营养、降低压力进行课程设计,并实现师资培训标准化。


上海同舟共济互联网医院院长赵立宇表示,2018年上海市推出了全国首份《认知障碍服务地图》,市民可获得一系列认知障碍服务机构的地址、机构介绍、服务时间等信息,根据所在位置查看附近的相关机构。随着信息和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地图从1.0升级到了2.0,今年升级到了3.0版本,如今可实现综合性医院、精神类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养老机构9大类185家机构的准确定位和一键导航,并具备查看、搜索、筛选、介绍、导航和咨询六大功能。将“互联网+”、人工智能持续应用到认知障碍服务场景中,通过科技手段的不断探索创新,助力脑健康服务体系的蓬勃发展。


同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行动——“关爱老年心理健康进社区行动”在上海正式启动。活动主要是开展“老年脑认知”、“老年情绪社会健康”、“老年居家养护”、“老年户外运动”等专家专题科普宣传(线上)活动。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市认知障碍服务机构地图3.0...

这个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域,...

上海将对30万老人开展早期筛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