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人人厌”到“人人爱”需要经历几步?新宁小区在“我为群众办实施”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只需三步!记者从小区所在的北新泾街道了解到,考虑到居民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其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等举措,将原本脏乱差的区域改造成了休闲广场,为附近居民和市民打造了一处集健身、休憩于一体的“小天地”。
家门口“变”出个休闲广场
10月26日下午时分,记者来到了新宁小区边门处的这个休闲广场。今天天气晴朗,太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不少小区居民纷纷结伴,三三两两坐在木质长椅上,一起聊聊天,刷刷手机。而在另外一侧,几位阿姨在健身设施前锻炼起来,扭扭腰,转转器械,显得颇为悠闲自得。
记者发现,广场结合中式庭院风格,设计简洁、美观且实用。左右两个区域分工明确,左侧以休憩为主,右侧为健身为主,中央和侧边区域有序种植着常绿绿植和易维护的开花植物,基本可以实现四季都有景可赏。
此外,广场引入海绵工程,加设透水铺装,彩色色块的透水性地面可对雨水起到吸纳、缓释、循环利用等作用。同时,地面具有防滑功能,可避免老年人摔倒。
62岁的任阿姨是小区的老住户了,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几年。说起休闲广场此前的模样,她直呼:“脏乱差,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世界。”这一点,对于小区大多数居民而言,都深有感受。
两个小区“资源共享”都能来
原来,因为历史原因,毗邻居民区旁的一处空地上常年存在着一排违章建筑群。“五金店啦、小饭馆啦,各种各样的业态都有。”任阿姨告诉记者,在这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堆放在外的液化气钢瓶、乱接乱拉的电线,隐患重重。
不久前,街道积极响应长宁区无违建先进居委会(街镇)创建工作,对小区西边靠近哈密路的一排违章建筑群进行了拆除。此后,又结合精品小区改造工程,小区开始了“华丽转身”之路。
居民区书记梁燕告诉记者,新宁小区位于苏州河沿线,正门距离最近的苏州河步道不过区区200米。但因为地处长宁路、哈密路、北翟路交界,地势较为复杂,始建于1995年,是一个典型的售后公房小区。
“我们小区面积比较小,共有312户住户,居民里近2/3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梁燕说,“老年人腿脚毕竟不太方便,总希望能在小区里、家门口走动走动,碍于面积有限,愿望一直不得实现。”
如今,违章建筑群拆除后,空间有了。于是,通过听取和整合居民意见,政府部门决定将这处闲置空间打造成休闲广场,满足大家对于健身和休憩的需求。
记者发现,休闲广场的诞生不仅满足了新宁小区居民的活动心愿,也为一旁的明欣公寓提供了场所。“通过资源共享,如今,两个小区近400户居民都有了活动场所。”梁燕说。
除了白天的健身、休闲之外,夜晚时分,广场的太阳能照明灯还会亮起暖光,远远望去,安静的哈密路更添一份温馨。对于这个家门口“变”出来的休闲广场,居民们直言:真是从“人人厌”变成了“人人爱”。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能让这里整洁有序,小区居民还成立了志愿者小组,共同助力休闲广场呈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