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便捷就医“更优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启用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2-01-06 16:59

摘要: 市一医院已陆续推出智慧医嘱导航、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养老机构5G云诊室等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

未来医院可能会“长”什么样?


1月6日,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亮相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未来医院的种种可能性与可及性:


无桌腿的弧形诊桌“漂浮”在诊室中;人工智能算法赋能的“资源排程”系统自动计算出检查、手术、入院排程的路径“最优解”……种种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在这里一一实现。


“未来诊室”自动给出就诊流程最优解


“滴……李XX您好,请入室就诊。”1月6日上午,市民患者体验官李先生在市一医院智慧诊间门口的智能识别系统展示电子医保卡二维码后,语音提示李先生进入诊室。


几乎同一时间,李先生的过往就医记录和健康档案已经传输到了诊室内朱医生的一站式工作站电脑显示屏上,并同步显示于李先生面前的小电子屏。朱医生示意李先生躺上检查床,诊室内的灯光和遮挡帘也随着医生的语音指示自动切换运行。


完成检查后,朱医生为李先生开了检查和药物,李先生面前的小电子屏完整地显示了检查项目和药物明细,用手机扫码即可完成费用支付,电子屏还会有语音提示告知何时做检查、几号窗口取药、何时复诊,整个就诊流程在无须离开诊室的情况下完成。


信息做加法,流程才能做减法,“未来诊室”在就诊全流程中破解的不便感和增加的获得感,都源于以患者体验、患者视角为出发点的交互体验探索以及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强大支撑。


比如,在“面对面”而坐的传统诊室,医生要向患者展示诊桌屏幕信息时,需要双方绕到诊桌同一侧才能看到屏幕。而在“未来诊室”,患者这侧拥有一块专属的电子显示屏,能同步看到医生在工作站屏幕上展示的信息。医患双方“一人一屏”,让患者的获得感与体验感更强了。


人工智能算法在“未来诊室”中更是无处不在。以开检查为例,在医生确定检查项目后,“资源排程”系统就开始了庞大的运算,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综合考虑是否需要空腹、是否存在先后顺序等因素,自动计算出最佳的医技排程,住院安排和门诊手术同样也可通过这一系统计算出“住院排程”和“手术排程”的最优方案。


物联网技术也在“未来诊室”中有了用武之地,诊室内的给皂机能统计医生一天内使用洗手液的频次,结合医生接诊患者的次数,通过物联网反馈到主机,并判断医生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是否达标,这对于院感防控极具参考意义。


数字化建设还为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无桌腿的悬浮式诊桌设计让患者感觉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全无隔阂,医生背后的墙壁也不再是单调的“大白墙”,流水淙淙的小溪和随风摇曳的竹林虚拟投影让人心旷神怡。


“未来诊间的设计理念是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干扰因素,让医患双方都能专注于诊疗本身。”市一医院信息处处长傅春瑜告诉记者,发起“未来诊桌革命”后,将就诊流程中所需的硬件、软件、节点全部重新整合、优化,并以诊桌为起始点延伸开去,进行重列。


子女可远程加入父母网上问诊


记者了解到,市一医院正在打造全流程(诊前、诊中、诊后)、全要素(人、财、物、数据)、全人员(患者、医护、管理者)的全方位智慧患者服务体系,推动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并已逐步形成多个亮点应用场景。


在诊前,智能预问诊系统使患者可通过手机自助回答医生设置的问卷,并通过诊疗系统一键导入其电子病历,当患者刚踏进诊室时,接诊医生已可在系统内收到患者之前在线提交的病情主诉。


在诊中,医院不断优化、扩展“X+就医全流程服务”。据市一医院患者体验处处长柴双介绍,该系统覆盖了在线诊疗及线下诊疗两大流程体系,包括了“互联网医院”与“智慧就医导航”两大模块,下设“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健康档案”等实用功能,破解患者就医各种难点、痛点。例如“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功能,允许子女在医院官方微信号申请成为父母的“健康管理人”,父母在互联网医院就诊时,提醒消息会自动发送到子女的手机上,点击链接即可加入到父母与医生的互联网问诊过程中,实现子女、父母、医生三方视频互动。



“智慧就医导航”功能在医院原先“实景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将患者的医疗流程精准细化为一条条“就医任务清单”,在患者“迷路”时,还能用“院内AI导航”来引导路线,患者只需“照单办事”,就能轻松完成就医全过程。


5G技术还走进了养老院,医院定制了多达5种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互联网医院诊疗设备,包括互联网医院5G微诊室、云诊室、移动诊室、远程查房设备和远程教学设备,分别用于可自理老人、半失能老人、卧床失能老人的远程会诊查房和线上培训等场景,充分满足各类就医需求。养老机构内的老人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复诊续方、药品配送、健康科普等全流程闭环医疗服务,原先被部分老人视为畏途的“数字鸿沟”,已然变为了便捷、高效服务于住养老人的“数字红利”。



在诊后,腹膜透析、肿瘤、肺结节等患者在出院后也能通过手机上的诊后随访系统,在家随时查看检验、检查的指标值、动态,当指标异常时,医生还会收到预警信息,以便及时干预。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探寻便捷就医“更优解”!上海市第...

住松江新城,在“家门口”看病行不...

抗疫英雄走进“开学第一课”,讲述...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