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领衔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教授团队,就分子影像探针在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开展了历时多年的研究,并在全球首次证实:通过68Ga-FAPI PET/CT显像可精准筛选出获益于再次减瘤手术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近日,该项成果在全球核医学专业最顶尖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EJNMMI》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核医学科刘帅医生和妇瘤科冯征医生,影响因子达到10.057分。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患者会经历反复复发或疾病进展,从铂敏感发展为铂耐药。因此,对于铂类敏感复发的治疗管理尤为重要。吴小华教授团队表示,对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若复发病灶可完全切除,再次减瘤手术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大降低再次复发风险。临床上亟需一种新的显像手段来满足卵巢癌复发肿瘤患者病灶精准诊断的需要。
据了解,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过度表达。“这就是体内有别于正常细胞表达的一个‘癌标记物’。若能用一种分子影像探针将这些过度表达的细胞‘识别’出来,就能提高显像的精确性。”宋少莉教授说。近来研究表明,68Ga标记FAP抑制剂新型探针68Ga-FAPI,在多种肿瘤中有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在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面优于18F-FDG,尤其是68Ga-FAPI通过尿液排泄,无肝脏和肠道的生理性摄取,在诊断卵巢癌腹盆腔播散,尤其是腹膜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研究团队随机入组了29例铂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高达75.86%的患者两种显像结果不同。68Ga-FAPI诊断转移复发灶的效能明显高于18F-FDG,敏感性分别为96.30% vs 49.07%;准确性分别为97.40% vs 63.87%。尤其是对腹膜病灶的诊断,68Ga-FAPI显像极具优势,诊断的最小病灶为2mm。
该研究的入组患者中,最终15例患者进行了减瘤手术的治疗,14例达到完全切除,切实获益于通过精准影像评估后的个体化手术决策。
谈及临床应用价值,宋少莉表示,68Ga-FAPI的这个研究成果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初步研究成果已显示出68Ga-FAPI显像在复发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优势,团队下一步将着力扩大样本量,并通过研究成果推广,助力临床诊疗,从而让更多患者能从中获益。目前,对于复发卵巢癌患者,可以通过吴小华教授多学科团队门诊进行综合评估,并申请该项检查。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是上海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临床转化30多种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在肿瘤精准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活体内靶点表达的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复旦肿瘤的特色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