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发出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灵敏度接近90%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11-11 21:55

摘要: ColonES能够准确地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检测和预后预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精准筛查的一种新工具。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已被证实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一科蔡国响教授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梁莉教授团队等,成功研发并验证了一种新的ctDNA甲基化单倍型检测手段ColonES,通过二代测序评估ctDNA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实现无创性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


数据表明,ColonES对于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到了79.0%和86.6%,在健康人群中的特异性达到88.1%。研究还证实,术前ctDNA甲基化水平高低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这项研究成果于日前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影响因子17分。


我国结直肠癌众多,但由于缺乏早筛意识,其中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导致总体疗效不佳。蔡国响教授表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历经肠腺瘤、肠癌演进阶段,如果能在癌变发生前或癌变早期就能够锁定病灶、及时干预,便可以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据介绍,肠镜及病理检测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肠镜的侵入性操作、需要肠道准备,导致不少人对应用肠镜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所顾虑。而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结直肠癌检测手段,粪便隐血检测早期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依然欠佳,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无创生物标记物来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


近年来,肿瘤液体活检技术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热点。DNA甲基化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是肿瘤液体活检的理想标志物。2021年,蔡国响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医学中心等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ctDNA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有望成为解决临床上结直肠癌的早筛和复发监测问题的新型肿瘤标志物。


此次研究中,蔡国响教授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梁莉教授等,再次在液体活检领域取得新的研究进展。他们研发并验证了一种新的ctDNA甲基化单倍型检测手段ColonES。ColonES通过二代测序评估ctDNA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可用于无创性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数据表明,ColonES能够准确地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检测和预后预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精准筛查的一种新工具,特别是对于进展期腺瘤的检测效果具有显著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莫少波博士、戴卫星博士,鹍远生物王辉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蓝孝亮医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一科蔡国响教授、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蔡三军教授和大肠外一科主任徐烨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梁莉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头图:蔡国响教授在大肠癌手术中)


通讯员:莫少波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从生理康复到心理抚慰,上海这个乳...

“铁死亡”!三阴性乳腺癌又一个治...

死亡风险降低42%!转移性激素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