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张岚主任团队成功为尿毒症患者疏通血管阻塞,此次区域神经麻醉下的血透通路手术,不但保障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更大幅度减轻了血透通路维护过程中患者的疼痛问题。
55岁的邵先生(化名)于3年前被诊断出患有终末期肾病,并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邵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且有长期抽烟的生活习惯,其上肢血管直径较细、动脉硬化症状非常严重。更令他烦恼的是,他的左上肢自体动静脉瘘伴随着每周3次穿刺血透后,血管开始出现了狭窄、血流量不佳的症状,在进行血透治疗时多次机器预警提示甚至无法顺利完成血透。因此他每半年至一年就需要进行一次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微创手术解除血管狭窄,其后才能恢复正常血透。手术的治疗效果很好,但是术中剧烈的疼痛却让邵先生望而生畏,每次术前都寝食难安,甚至出现了“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放弃治疗的想法。
“这可把我们愁坏了,每次做完手术,他都说疼的难受,不想做了。”邵先生的亲人每次都要“哄着”他去诊室。
“临床上存在此类问题的患者并不在少数,球囊扩张血管狭窄部位造成局部内膜撕裂引发疼痛,往往较为剧烈。”血管外科主任张岚表示,这种疼痛感往往会造成患者术后体验不佳,尤其是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来说,这种痛感让人产生心理抗拒,会阻碍其来院就诊。这一次,血管外科手术团队摒弃既往局部麻醉镇痛效果不佳的方式,改为使用超声引导下针对PTA扩张部位的血管区域行神经阻滞,邵先生的本次PTA手术即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术中仅有轻微疼痛,术后3小时内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术后6小时顺利出院,邵先生也终于露出来满意的笑容。提高镇痛效果、术中患者配合度和舒适度,使疼痛不再成为尿毒症患者维护“生命线”的障碍。
张岚指出,患者术中的疼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剧烈的疼痛会影响患者配合度、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甚至对患者造成心理障碍。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同时还有操作简便、无需禁食的优点,尤其适合尿毒症、糖尿病血透患者的通路维护。其团队开展的相关研究证明,患者术中疼痛评分可以下降4分,并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式。张岚建议尿毒症患者由专业的血管外科医师至少每3个月行1次超声随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维护通路,对患者的血液透析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头图为打通阻塞的血管。仁济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