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愁,是真愁。”这几天,家住曹杨八村的居民陈先生又处在了高度紧张中。接二连三的台风预报,让他不得不再次正视家门口的防汛问题。不久前一场大暴雨带来的积水虽然已经褪去,但居民们的担心却始终还在。
连日来,劳动报夏令热线18918888262接到多起老旧小区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内容几乎都集中在小区积水、防汛措施薄弱等问题上。对此,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后发现,上海目前还存在一些老旧公房需要全面完成易积水改造,但在工程完工前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定时间的汛期。如何平安度汛,及时打通房门口、楼门口、小区门口“三道门”的防汛路,亟待相关部门简化工作流程,对于易积水小区提前部署,减少防汛物资使用的层层申报环节,避免防汛工作滞后性。
眼瞅着积水哗哗地往家里灌
60岁出头的陈先生打小就住在曹杨八村,对小区的感情颇深。可就是这么一处看着自己长大的地方,如今却也成了烦恼的源头。
原来,7月21日的那场大暴雨,让他和一楼6户居民的家中都进了水。虽然积水褪去了十多天,但直到现在,家里的墙壁上还留着深深的水印。用腿比划一番,高度直逼小腿肚。
“就眼看着积水哗哗地从外面往家里灌,真的急人。”和陈先生住在一个门栋的居民沈老伯今年80多了,一说起那天的情景,老人异常激动,直言“一点办法也没”。
作为市中心的老小区,曹杨八村分为一、二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两个小区及周边南石一路、南石四路地势偏低,容易形成地势低洼点。7月21日受到短时强降雨的影响,南石一路、南石四路,曹杨八村一、二小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积水和雨水倒灌情况。
楼栋门口配备了防汛挡板,但拦截效果有限。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听说有些居民家水都要到膝盖了,小区门口的马路上一个车胎轮子都泡水里了。”居民季先生告诉记者,这次积水主要集中在小区100号、70号左右的门栋附近,可能与地势低有关。记者在走访了同小区的其他几个门牌号楼栋时发现,其他楼栋就没有出现积水和倒灌的问题。
在居民区,记者看到了还没有被撤走的简易防汛挡板。在雨势较大的情况下,居民可以自行将这些挡板安装在楼宇门口,以此用作阻水带使用,和沙包沙袋起到叠加作用。
不过,有居民表示,这些设备也只能起到短时阻挡,“积水一多,就会从缝隙里流进来,还是挡不住。”
小区防汛能力提升将在年底前完工
积水出现后,小区所在的真如街道派出了居委、物业等工作人员前来帮忙处理。“此次小区部分居民楼一楼积水比较厉害,其中2户受影响较大,我们对里面的居民也进行了转移安置,安排他们到久龄家园进行过渡,那里也为他们准备了水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街道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真如街道了解到,针对曹杨八村及其周边道路的积水情况,市级防汛主管部门已有改造计划。
曹杨八村周边道路正在进行积水改善工程。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目前,上海市防汛主管部门已将曹杨八村纳入《上海市易积水居民小区防汛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南石一路、四路积水点改善工程已列入《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该项目将于近期启动,项目实施后,重现期P=3a(三年一遇)的情况下南石一路、南石四路积水现象基本消除,等桃浦厂提标工程建成后,将达到P=5a(五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据透露,这项改造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届时,整个系统的防汛承受能力可以较目前有较大的提升。
一场强暴雨“涮”出老屋防汛问题
采访中,不少居民们也坦言,其实,在近年来的雨季中小区很少遇到积水情况,“上一次有积水发生,还是好多年之前的一次台风天。”
对于近期这场短时暴雨带来的大面积积水情况,居民们也表示出了理解,但这次突发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仍然让居民们感到担忧。
居民正在向记者演示不久前的积水高度。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这两天,接二连三又有台风要来,我们真的担心还会下大雨,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积水,真的吃不消了呀。”居民们焦急地表示,“就算知道要改造,可汛期要持续到10月份,这几个月的过渡期该怎么办?”
在包括陈先生等多位居民看来,有些硬件问题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但补救措施还是有待改进的。“比如,那些沙包、沙袋能不能再多准备一些,提早点时间就摆放在我们楼栋门口,免得雨一下起来手忙脚乱。”陈先生建议。
此外,也有居民提出,既然小区已经属于易积水居民区,那是否可以提前和防汛部门联动,申请一些便携式的抽水泵放置在物业或居委会,“防患于未然总比等积了水再去申请要强吧”。
对此,街道方面表示,经了解,小区物业平时会对防汛沙袋进行集中堆放,避免沙袋长期占用通道、绿化、沟渠等区域。在接到居民反映的情况后,对沙袋数量还进行了补充,街道防汛部门也将指导好小区物业结合防汛工作,进一步规范沙袋的使用和管理。
同时,据街道了解反馈,该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在小区物业管理处配备了3台抽水泵,用于及时对小区积水区域进行现场处置。街道防汛部门也会根据预警情况,提前和区防汛部门进行对接,请区防汛部门协派抽水设施进行现场处置。
老屋雨天积水情况绝非个例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诸如曹杨八村这样在暴雨积水中暴露出的老屋防汛问题绝非个例。今年汛期期间,劳动报夏令热线就接到了上海各区多位小区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内容几乎都集中在小区积水,防汛措施薄弱的问题上。
几经了解,有些确实属于硬件问题,有待改造升级,而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本可以进一步完善、甚至是避免的情况。
有市民就直指问题核心:一次积水至少要经过小区门、楼栋门和家门三道拦截点,如果能在这三道拦截处都增加拦截设施设备,或许可以大大加强拦截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和延缓了这些拦截点发挥作用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上海在每年汛期都会准备为数不少的应急抢险物资,其中包括常用的沙包、沙袋,还有一些可移动的便携式抽水泵等,而抢险人员也是随时待命。
相关沙袋等防汛物资还堆放在楼栋门口。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可能是每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方面还有所欠缺,没能真正做到无缝衔接。”该业内人士直言,有时候申请一个设备一通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打上几个报告,层层报备审批,由此产生的时间耽搁在所难免。
市防汛部门已实地走访研究提升防御能力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曹杨八村的积水情况也引起了市级防汛部门的关注。8月1日,市防汛办相关检查组实地查看了曹杨八村第一、第二小区易积水小区防汛能力提升改造工程。
普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和力量前置,聚焦易积水区域开展隐患排摸整治。同时,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也指出,要围绕防汛薄弱环节开展研究,提升防御能力。同时,要注重综合施策,进一步强化排水管网日常养护,研究泵站低水位运行机制,落实排水管网预抽空、河道水位预降措施。
此外,要加强应急处置,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快速处置,形成灾情险情上报、处置、销项闭环。最终系统治理,全面提升防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能力。
对于居民而言,一次小区积水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突发考验,才能让大家对原本容易被忽略的防汛问题重新重视起来,不失为是敲响了一次警钟。
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在防汛设施、积水改造等过渡期内,依然要重视这些薄弱环节,想得周到一些、部署得靠前一些,让居民们不再为下雨天犯愁。
(应居民要求,文中部分当事人采用化名)
头图为居民正在向记者描述7月21日大暴雨家中积水深度。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