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区桃浦镇曾是上海远近闻名的老工业区,以公房售后房为代表的老旧住宅小区量大面广。近年来,桃浦镇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步伐,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综合修缮工作,但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如:部分公房售后房、早期商品房混合的小区综合修缮工作遭遇“卡壳”。如何让混合型老旧小区综合修缮工作“提上日程”?桃浦镇党委、政府带头深入社区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居民心声、收集社情民意,力图打通政情与民情,切实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打通政情与民情的服务通道
“周边同期建设的老旧小区都已完成修缮,为什么我们却迟迟没有消息?”“房屋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调研走访中,常常会遇到群众抱怨的情况。桃浦镇海棠苑、昆仑花苑、古浪苑一期等混合型老旧小区,包含公房售后房、早期商品房等房屋类型,未达到申请政府综合修缮工程的条件,且维修基金不足让小区无力承担巨额的修缮费用,但这些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缺损严重,房屋屋顶和外墙漏水、路面坑洼不平、下水道堵塞……整体修缮迫在眉睫。
对此,一方面,镇党政班子成员分组走访这类老旧小区,广泛收集民意诉求;另一方面,在“两代表一委员”走基层,市、区领导下基层调研等活动中,镇领导将收集汇总的问题形成书面情况说明,积极向市、区房管部门反映,同时组织现场实地察看。经过反复沟通、综合协调,提出了可行性方案:混合型老旧小区在提高加装电梯签约率、合理调整物业管理费、续筹维修基金等条件下,由市、区、镇三方协商出资,将综合修缮纳入日程。
力争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无论是屋顶渗漏、墙面开裂、二次供水这样的“大诉求”,还是宣传栏修缮更新、空调外挂机排水管更换这样的“小细节”,都关系到所在小区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对此,桃浦镇按照“既抓大,也不放小”的工作思路,充分听取居民修缮意愿,有效促进综合修缮项目做实落细。
目前,三个混合型老旧小区中,海棠苑综合修缮工程已经正式启动。镇党政班子成员现场参与前期民意调研,指导居民区党组织通过“四百”走访活动,借助“红色议事厅”等平台,广泛征集居民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并召集镇规建办、社区办、社发办等职能部门,协商解决方案。
通过“面对面”征集民意,混合型老旧小区综合修缮工程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大家积极参与,主动反映意见。对此,各居民区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民意“收集员”岗,由社区工作人员轮流上岗,接待那些“主动上门”的居民,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详实记录、并进行实体勘查,紧紧围绕居民的实际需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
老旧小区综合修缮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整治工程,要树立长远眼光,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在走访调研中,有关部门发现这些混合型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居民老龄化突出的问题,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0%左右,居民综合修缮的需求迫切,全面推进加装电梯也势在必行。
于是,多职能部门一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决定采取小区综合修缮与加梯工作同步推进的方式,减少二次施工的困扰。通过在路面开挖工程施工前,对全小区的楼栋开展加梯勘测,提前预留好加梯的相关管道排布位置,不仅节约后续加装电梯楼栋的再勘测、管道布设费用,也缩短了后续加装电梯的建设周期。
头图为桃浦海棠苑外立面翻新,桃浦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