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件法规!过去一年,上海人大的立法成绩单与你息息相关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4-01-21 13:03

摘要: 一次次创制性立法,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废旧立新,人大的立法成绩单展现的是上海以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坚实步履。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批新法规映射着上海地方立法的种种突破创新。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了解到,过去一年,上海共举行9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法律性问题决定草案共21件,通过18件,包括制定12件,修改或废止6件,正在审议中的法规案3件。人大履职正以地方立法的不断“出新”来彰显为民“初心”。


多部法规为领域首创


一次次创制性立法,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废旧立新,人大的立法成绩单展现的是上海以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坚实步履。


2023年,《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上海时隔17年再次修订促进就业地方性法规。此次立法的一大亮点还在于设立了“灵活就业”专章,从灵活就业服务、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细化保障措施。


去年,多家头部健身品牌相继出现经营问题,预付费卡等领域的投诉量高居不下。作为上海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明确体育健身行业经营者以预收费方式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合理设定预收金额和可兑付的服务期限、次数。这是国内首次由商务部门以外的行业主管部门在法规中提出对于预付费经营活动的监管举措,也是上海体育对于促进健身行业转型和健康发展给出的一剂良方。


去年11月,上海出台全国首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融合立法的条例《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条例》倡导市民科学合理膳食,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等健康饮食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含糖饮料销售者在有关商品的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


新城是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去年10月,市人大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赋予“五个新城”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去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更是为高水平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上海“生态之城”建设。


“立法试验田”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在上海的地方立法实践中,“浦东新区法规”是一种特殊立法形式。2021年经全国人大授权,上海人大开始以这种创制性立法为浦东新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上海又制定了3部浦东新区法规,分别为《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融资租赁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健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


这3部法规,不仅为浦东新区创设了标准创新联合体和企业联合标准等新制度形式,还首次规定专利等无形资产可用于融资租赁,助力浦东加快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同时,也为浦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制度创新。


截至目前,上海已制定18部浦东新区法规,篇幅都不长,展现出“小、快、灵”的鲜明特点,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立法试验田”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坚持“开门立法”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上海的立法并非闭门造车,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始终。


一部良法,需集众人之智,才能真正让“民主”通“民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海25个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就15部地方性法规提出7913条立法建议。


可以说,上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一部部法律法规贡献数千条“金点子”,折射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大气象,也催生了更多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新实践。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

人代会“两会”线上咨询启动,代表...

到2025年底,上海中心城区零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