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十载“种好自己的树”,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向世界展现活体肝移植手术实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4-09-28 17:16

摘要: “要相信年轻人的潜力,勇敢地给他们机会和舞台,让他们自由发挥,因为年轻人是医院的未来。”

2004年,7名医生、10名护士,从一个小病区出发,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建设之路。2024年,学科已经成长为以成人和儿童肝移植为特色,儿童肝移植为标志性技术,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手术、微创、靶向及其他各类综合治疗手段为一体的临床医学中心。


二十载的洗礼与沉淀,在一批批仁济肝外人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下,书写下无数仁心仁术篇章。


科室初创:四位年轻人在“挤”出来的病区里创业


中国是肝炎大国,有超过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得益于肝移植手术重新点亮人生的患者不在少数,但更多的病人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而默默离去。


仁济医院领导班子看到了肝移植学科的发展潜力,决心提前布局、加快建设。2004年,夏强、张建军、陈小松、张明作为优秀引进人才来到仁济医院。38岁的夏强更是成了仁济医院当时最年轻的科主任。


“回想起自己那些年初步探索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非常感谢当时的院长范关荣和副院长李卫平给我们的支持。四个怀抱医学理想的青年医师来到仁济,医院为我们配了三位年轻医生,外加十名护士。一开始仅有三间病房和十一张病床,算是有了个起点。”夏强说道。


创科初期,仁济医院落户浦东仅有5年,东院区只有一幢内科大楼,空间非常有限。“我们四个人,带着一支年轻的团队,在一个病区里挤出来的小角落,开始了创业之路。”肝脏外科副主任张建军回忆。


当时的上海已经有了多家大规模开展肝移植手术的医院,而仁济医院在该领域的知晓度并不高。珠玉在前,想要迎头赶上,必然要加倍努力。


四位年轻人,第一时间来到仁济医院外科大家的办公室,一一拜访,向老前辈们求教取经。仁济的老专家们也很慷慨地为年轻人们答题解惑,出谋划策。


器官移植涉及多科室协作,非常考验医院的综合实力。“与麻醉科的磨合,与手术室的协作,同时还有与检验科、放射科、消化科、感染科等等科室的沟通和合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的手术。但是,仁济医院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团结务实。只要你有需要,老专家、兄弟科室会千方百计帮着你一起做好,因此,我们成长得非常快。”张建军说。


2004年9月24日,肝移植中心(肝脏外科雏形)成功开展首例成人肝移植术。在夏强团队参与之前,仁济医院在肝移植领域虽有所探索但成效并不显著。在团队入驻的第一周,他们便完成了四台肝移植手术,之后又很快刷新了医院多年累积的18台手术的记录。数据还在不断刷新,在紧接着的那一年内,夏强领导下的团队完成了120台手术,标志着仁济医院在肝移植领域的一大步飞跃。


创科之路,就这样成了!


走向国际:从“零”起步闪耀国际舞台


彼时,中国的肝移植在国际舞台上没有太多话语权。


最初,院领导给夏强团队的目标是进入上海前列。而在夏强心里,瞄准的是第一名,他想改变肝移植领域的格局。


“当初我们来到仁济医院时,是希望能做出一番成绩的,在上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能走向世界。我认真地考虑过,也做过最坏的打算。”


当时,平均年龄仅34岁的肝移植团队,没日没夜地在动物模型上不懈探索、艰苦磨练,不断突破供肝匹配无标准、血管重建难度大、感染排异难控制等诸多活体肝移植技术难关。


2006年,夏强邀请了台湾高雄长庚医院的知名肝脏移植专家陈肇隆院士共同进行了首次活体儿童肝移植手术。这次手术的受助者是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来自河南。由于儿童血管尤其细小,加上该患儿由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肝硬化造成的门静脉压迫导致血管仅有3毫米直径,手术中的血管吻合必须精确无误。经过了13小时的手术,夏强团队成功地将患儿母亲约六分之一的肝脏移植给了孩子。


为了拯救那些患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孩子,夏强在医学技术上不断追求卓越,致力于研究创新的疗法。在2008年7月,他带领团队成功地完成了首例右半肝辅助肝移植手术,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肝移植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仅仅两年后,团队再次取得了突破,完成了首例左半肝辅助肝移植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全肝移植,辅助肝移植更能有效地保留患者原有的肝脏功能,为那些肝功能部分损害的患者带来了显著提高的生活品质,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2009年,夏强牵头制定了首部《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建立了行业的黄金标准。


2014年,肝脏外科团迎来建科10周年,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同年2月,仁济医院成立全国首个儿童肝移植病区,设有22张病床。7月25日,成功开展中国首例右后叶供肝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术。10月,开展仁济医院第一例达芬奇肝脏肿瘤切除术。12月,仁济医院首次为马来西亚籍患者开展活体肝移植术,马来西亚主流媒体《马来报》在头版予以报道。


2019年,夏强、罗毅团队赴联合马来西亚,并与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专家成功完成马来西亚首次共2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和各自的供体父母恢复良好,实现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2021年10月,夏强教授领衔科室代表中国上海获得2025年第七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大会主办权,这是上海首次成功获得高水平国际器官移植大会活动的举办权。


2022年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iLDLT)上,肝脏外科副主任罗毅作为主刀,完成了一场腹腔镜供者手术的直播。作为大会唯一受邀手术直播的团队,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团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活体肝移植手术实力。


从2006年10月的第一例儿童肝移植手术,到2017年8月的第1000例、2019年10月的第2000例、2023年1月的第3000例,再到现如今超过3600例……由夏强教授领衔的团队一步步将中国儿童活体肝移植领域从“荒原”变成“沃土”,成为世界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量连续十一年居世界第一。


美国、英国、比利时、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也会派出医生护士到仁济医院培训学习肝移植技术。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团队,不但创造了从零起步到世界第一的奇迹,更是成为上海,乃至中国肝脏外科的一张闪亮名片。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主席、WHO器官移植项目主任及国际器官捐献组织主席等国际器官移植领域的顶级专家都先后承认“仁济肝移植项目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出色的项目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2024年全体人员合影。仁济医院供图


薪火相传:青年医生不断涌现,学科建设蓬勃向前


“要相信年轻人的潜力,勇敢地给他们机会和舞台,让他们自由发挥,因为年轻人是医院的未来。这也是老院长对我的启示。”对于未来肝脏外科的建设设想,夏强认为学科要发展,关键在人,尤其是年轻人。


在“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光摘别人树上果”的人才策略下,仁济医院肝脏外科通过创新临床型、研究型、专职科研等人才培养机制,将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送到临床、科研前沿,不断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临床型医师在全周期、宽口径培养后,可根据自身兴趣及选择纳入显微外科、微创与介入外科、成人儿童等分组,分赛道有计划进行特色培养。在这里,支持平均年龄只有38岁的临床型青年外科医师挑大梁主刀四级手术,肝脏外科80%的四级手术由青年医师主刀。


对于研究型医师,则以项目为推手,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近年来,这个队伍牵头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11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20余项、科研经费逾1亿元。


如今,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4名、市级人才19名、省部级人才计划27人次,“顶天、强腰、固底”的雁阵式人才梯队已形成。


头图为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医生在进行讨论。仁济医院供图


通讯员:黄兴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打通阻塞的血管,让疼痛不再成为尿...

肥胖、痤疮、脱发……竟是脑内肿瘤...

胆囊术后创口几乎隐形!仁济医院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