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近6个月的“提档升级”,铁路上海南站即将以全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2025年1月5日实施新图后,更将迈入“高铁时代”。12月30日,记者提前探营,一睹“蝶变”后的上海南站新容貌。
候车室可容纳旅客扩充至9000人
上午时分,记者来到了提档升级后的上海南站候车厅。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经过翻新工程,南站比以往显得更为亮堂和大气。进入上海南站候车大厅,记者看到布局调整后的候车室更具空间感,增加了约2500平方米的有效候车面积,可容纳旅客数量扩充至9000人。
“为了减少旅客安检进站等候时间,我们将原先的9台安检仪、20个实名制验证闸机,增加至20台安检仪、40个实名制验证闸机,安检通过能力可提升至10000人/小时。安检通道旁新设有4台轿厢式复位单向门,可以方便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出站。”铁路上海站上海南客运车间副主任吕红梅向记者介绍了候车室最为明显的改变之处。
进站口实名验证闸机、安检仪等都增加了许多。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据悉,上海南站于今年7月1日启动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施工过程历时近6个月。改造期间,车站采用“边运营边施工”的模式,顺利完成了客运、房建、商业及广告的提档升级。
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部,是世界首个圆顶透光火车站,于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站场规模为6台13线,站型为跨线高架+线上式,站房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与地铁1号线、3号线、15号线和长途客运南站紧密衔接,是上海对外联系的陆上“南大门”。
改造以后的上海南站候车室更为明亮,新增众多有效面积。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这次改造以‘保留时代记忆、提升旅客体验、链接地缘文化、激发区域活力’为设计理念,秉承‘站城融合’的视角对既有站改造进行了一次创新性设计。”筑境设计副总工程师金智洋告诉记者。
从空中远眺,焕然一新的上海南站犹如栖息在城市脉络上的一驾“飞碟”,闪耀着蓬勃朝气,诉说着崭新篇章。
“相比于新建工程,改建项目往往更复杂、难度更大,此次项目首创‘装配滑轨式可移动遮雨棚’结构体系,高效完成超6万平方米屋面阳光板更换和4.3万平方米穿孔铝板翻新,攻克了全国最大面积的站房屋面阳光板更新改造难题。”中铁建工项目经理赵永存介绍。
升级24处卫生间,新增自助充电吧台
在“硬装”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后的南站在“软装”方面也可谓下足功夫。
记者发现,为满足旅客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上海南站优化升级了“心尚”服务工作室,内设军人候车区、重点旅客候车区、儿童游乐区及母婴室,并开辟了专用检票通道。
旅客问询处也进行了翻新改造。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对于车站的众多厕所也进行了全新革命,改造升级24处卫生间,增设集无障碍、儿童、母婴护理设施于一体的“第三卫生间”,引入了新风系统,悉心打造“暖手”工程。
候车室内增设的直饮水设施。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同时,记者还看到空调设施全面升级,实现精准温控管理,照明系统同步优化,候车大厅203盏白玉兰灯具熠熠生辉。站区静态标识、综合显示系统全面焕新,标识更清晰醒目,引导更精准高效。
上南站候车室新增母婴室、哺乳室。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此外,候车室内还增加了自助服务区、自助充电吧台、新设智能温控直饮水等便民服务设施。既有售票处也改造升级为综合服务中心,“一窗通办”服务模式更加方便旅客办理车票相关业务。
调图后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南站此次的升级换代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满足车站全面开行高铁动车组列车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今后,上海南站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上海南站将完善“1小时高铁圈”。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据吕红梅介绍,2025年1月5日调图后,上海南站计划开行列车118.5对,较之前增加31.7%。其中,高铁列车占比达60%,主要覆盖杭州、宁波、温州、黄山等短途以及厦门、南昌、郑州、长沙等中长途方向。同时,为顺应旅客出行需要,车站还保留了重庆、武昌、南宁、广州等热门方向的普速列车11对。升级后的上海南站运力大幅提升,预计日均客流将达到5万人次,较以往增长40%以上。
上海南站升级后保留普速列车。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此外,提档升级后的上海南站将成为开行沪昆高铁、沪苏湖高铁等线路高铁列车的客运大站,对上海进一步辐射对外交通,完善上海“1小时高铁圈”,不断扩大“同城效应”“双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头图为提档升级后的上海南站外观。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