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韩国游客“扎堆”来上海旅行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走访发现,韩国游客的上海之行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打卡路线,特别是“很久以前羊肉串”“海底捞”等餐厅,已上了每一个韩国游客的必去榜。对此,部分门店通过推出双语菜单、增加特色表演等为游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12月31日16时40分,记者来到“很久以前羊肉串”第一百货店,彼时虽然还未迎来就餐高峰期,但店内已座无虚席,门口的等候区也已坐了不少食客。
“B11,B eleven在吗?”“A8 A eight……”店员的叫号已经悄然变成了双语。走进店内,不少顾客一边头贴着冰宝贴,一边食指大动。据介绍,这也是韩国游客的专属习惯。
“现在店内的顾客,韩国人占比达到80%。等到了晚上10点左右,几乎100%都是韩国人,他们特别爱吃夜宵。”门店负责人胡镇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免签政策施行以来,他明显感觉到店内“含韩量”猛涨,客流激增近40%。“一开始,只是零星的韩国游客,后来因为一些博主的推荐,现在韩国客人成片成片的,我有时候走在店里感觉自己才是老外。”他笑言。
为了应对来自韩国的大客流,胡镇江紧急聘请了一位全职韩语翻译,并在叫号区张贴了韩语告示,推出了韩语菜单。“翻译一方面可以教教其他店员韩语,一方面也可以接听韩国客人的预订电话。”
韩语告示。劳动报记者叶佳琦 摄影
不仅如此,他们也总结了韩国客人的喜好,比如,韩国客人冷面不喜欢放香菜,冬天也爱喝冰水。“本来等候区只有一个保温桶,里面是热茶,现在我们赶紧放了一桶冰水,就是特别为韩国客人准备的。”胡镇江说。
体验“中国火锅”也成为了韩国人在华旅游的“保留项目”。记者了解到,韩国游客的网红旅游打卡地附近门店,如海底捞世贸广场店、海底捞人民广场店、海底捞打浦路店等,日均接待韩国人人次在60-200位之间。
当天,记者来到了位于第一百货商场的海底捞人民广场店。店经理胡小征表示,从11月10日开始,门店里的韩国游客开始增多。从数据来看,门店平均一天接待顾客总人次在1200-1500之间,其中,韩国顾客在150-200位左右,占到总接待人次的15%左右。
考虑到来旅游的外宾没有手机号,胡小征专门在美甲区安排了一个员工,用自己的手机号帮他们排美甲服务。此外,IPAD点餐界面均设有英文点餐模式,并在洗手间设置了英文指引牌,为外宾游客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指引服务。
美甲受到韩国游客欢迎。劳动报记者叶佳琦 摄影
“我们注意到,韩国人喜欢热闹、欢乐的就餐氛围,他们有的还特地咨询门店是否能为他们唱生日歌,有的会咨询科目三舞蹈表演。”海底捞火锅打浦路门店店长刘先生说道。刘先生还介绍称,其门店曾接待过一个来自韩国的超200人的研学团,“在服务员跳科目三表演时,韩国游客也很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我们也增加了变脸等特色表演频次。”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韩国游客点餐,在景区附近的多家门店,海底捞已经开始组织员工学习起了常用韩语。
数据显示,近1个多月来,到上海游玩的韩国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激增180%,环比增长40%以上。近期,“周五下班来中国”成功登上韩国社交媒体热搜榜。
头图为最近在韩国游客心中很火的“很久以前羊肉串”。劳动报记者叶佳琦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