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十八般武艺保障春运回家,这条线路最短间隔3分钟开出一趟高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5-01-24 14:56

摘要: 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同银色的利剑,在轨道上呼啸前行,将无数城市紧密相连。


春节回家团聚,不少旅客都会选择高铁出行,为了让更多的旅客能踏上回家的旅程,铁路部门用上了十八般武艺,增开旅客列车、加大运力投放、优化客运组织……


细心留意车站电子大屏的朋友们或许会发现,同一个方向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风驰电掣地驶离站台。以长三角最繁忙的线路之一沪杭高铁为例,高峰时期,最短间隔3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开出,如此密集的高铁开行背后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在沪杭高铁开创的高铁3分钟连发追踪间隔技术。


如何实现3分钟连发追踪间隔?


早上还在黄浦江畔沐浴晨曦,中午便能抵达黄山欣赏壮美风景,晚上又在西湖上泛舟赏月。中国高铁这速度,感觉不是在坐火车,而是在和太阳并肩赛跑。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同银色的利剑,在轨道上呼啸前行,将无数城市紧密相连。


高铁以令人赞叹的正点率,高效的发车频率,让距离不再遥远。可以说,中国高铁这一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那么,它们是如何实现3分钟连发追踪间隔呢?


高铁运行图的编制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精妙学问,在一张高铁列车运行图中,铁路部门需综合考虑客流量、线路条件、车站设施等诸多因素,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精心规划每趟列车的开行时刻、停靠站点和运行路径。


为实现“三分钟追踪”这一非凡目标,铁路调度、客运、机务、车辆等部门宛如精密齿轮般紧密咬合,有条不紊地科学组织,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在统一的调度指挥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推动着“三分钟追踪”目标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在正常满足运输效率和安全的情况下,同一线路前次列车的出发与后续出发列车的间隔时间为五分钟,也就是说满铺一小时的列车运行线,最多能有12趟列车不间断地追踪运行。


面对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以及节假日聚集性客流所带来的出行压力,上铁集团在现有技术设备、系统性能不变的条件下,深入分析历史客流数据、线路设备状况,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线路的客流需求,不断优化列车运行图,压缩列车的追踪间隔时间,实现了高铁3分钟连发追踪间隔。


将轨道线路通过能力用到了极致


列车之间的追踪关系更为紧密,将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用到了极致,提高了线路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大运量运输,缓解了客运组织压力,这背后是依托先进的调度指挥系统、可靠的基础设施、成熟的车辆技术和完善的客运组织。


中国高铁的调度指挥通信系统采用了全球领先的CTCS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列车的实时精准控制,为列车在高密度运行下的安全间隔提供技术支撑。


平顺的轨道线路、穿凿地层的桥梁隧道、智能化的供电设备为高速飞驰的列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各类自主研发的新型动车组列车在造型设计、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监控系统的完美配合下,具备快速启动、加速与制动的能力,为高频发车提供了硬件基础。铁路车辆部门对动车组列车进行精检细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性能稳定。


车站合理的空间布局、清晰的引导标识,智能的监控系统和灵活的客运组织方式让站内旅客有序流动,安检、检票、上下客、换乘等环节无缝衔接,为实现高效运输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铁路机务部门优化作业流程,精心操纵好列车,使动车组列车能够安全正点运行。通过铁路各系统各部门的齐心协力,高铁3分钟连发追踪技术在沪杭高铁上成为现实,让越来越多的旅客能踏上回家的路。


短短数十载,中国高铁从追赶到超越,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以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高铁3分钟连发追踪间隔,让高铁实现了公交化运营,旅客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行程,提升了出行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一路欢歌奔向家的方向。


头图为高铁动车正有序平稳地驶出上海虹桥站。铁路部门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从“苗姐”到“高姐”,从绿皮车到...

从15种垃圾袋里“袋”出精细,春...

上海南站今起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