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精神卫生事业迈入新阶段,上海市级医院精神专科联盟正式启动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5-10-18 21:58

摘要: 上海市级医院精神专科联盟将成为推动上海精神专科能力提升的“加速器”和守护市民精神健康的坚实“护城河”

10月18日,在“2025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上,上海市级医院精神专科联盟成立,标志着上海在构建整合型、高品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是响应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践行“健康上海”承诺的生动实践。


夯实“上海品牌”的专科根基


国家高度关注专科联盟的建立与发展,通过以《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核心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自2021年申康中心系统推进“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专科联盟”建设以来,上海围绕规范核心病种质量、推广专科新技术、联动临床与基础研究三大主线,已成功培育5批次共38个覆盖全临床学科与关键平台学科的专科联盟,其中8个实现市级医院全覆盖,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专科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启动的精神专科联盟,作为第4批获批的重要力量,既是对这一成熟建设模式的传承与延伸,更是对新时代社会公众对“有温度、高品质”精神卫生服务迫切需求的精准回应。


11家三级医院联合打造完整专业谱系


本次成立的精神专科联盟汇聚了沪上11家三级医院的精锐力量。联盟成员中,既有数十年深耕精神卫生领域的“老字号”,也囊括了在特色亚专科领域锐意进取的“新力量”,共同构成了从重症精神障碍诊疗到心理行为干预的完整专业谱系。他们是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医院、市一医院、市六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市十医院、肿瘤医院、儿科医院。


精神专科联盟采用双盟主制,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市同济医院共同担任。这一“强强联合”的模式,旨在通过优势互补与协同理念,有效打破学科壁垒,疏通资源堵点,激发联盟平台的整合效能,让每一份专业力量都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管理“上海标准”有望出台


据悉,精神专科联盟将聚力核心病种规范化诊疗,联合11家成员单位,系统梳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重点病种的临床路径,构建可采集、可分析、可评价的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筑牢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管理的“上海标准”。


聚力专科新技术推广应用,联盟将搭建联盟内新技术评估与临床转化平台,推动神经调控、数字医疗等创新疗法科学、规范、高效落地,让前沿成果更快、更广地惠及广大患者。


依托多中心、多学科协作优势,联合开展重点疾病病因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致力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海方案”与专家共识,持续提升上海精神专科的学术引领力与话语权。


“建立全市范围的精神专科联盟,其战略意义远超一般医学专科,”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坦言,这是对长期以来资源分布不均、社会认知不足、康复支持薄弱等系统性挑战的深度回应。


对患者及家庭而言,联盟通过构建覆盖全周期的服务网络,推动优质资源高效共享。如,借助远程诊疗与双向转诊机制,患者可突破机构壁垒获得连续性服务;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协同管理模式,实现从急性期干预到稳定期康复的全流程管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精神卫生服务。


对成员单位而言,联盟推动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精神专科医院通过疑难病例转诊、技术标准输出,进一步提升专科引领能力;综合性医院通过融入联盟,强化专科协作与人才培训,提升精神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各成员单位通过资源共享与分工协作,共同构建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服务体系。


从公共卫生视角看,联盟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整合市级医院优质资源,联盟能够更有效指导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建立快速识别与转诊机制,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提供专业、高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联盟主要发起单位之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理念,与同济医院携手,积极履行“引领者”与“服务者”双重职责,牵头制定联盟发展规划与技术标准,全面开放经验与资源,全力构建人才共享、技术互通、数据协同的发展平台,推动11家成员单位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头图为上海市级医院精神专科联盟启动。主办方供图


通讯员:乔颖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共绘精神卫生新蓝图,共赴健康中国...

“宛平南路600号”文创为何能火...

神经精神疾病联合创新中心成立,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