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在2020年找寻世博回忆,来位于世博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最佳”的选择。
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的实践区,四季风景宜人。园中总有一位熟悉的身影——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虞浩喜欢在园区走走看看,他看的不是风景,是看设施、看服务,在细节中找问题优化管理,这已成了虞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欢迎来实践区“后世博”微旅游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百年世博史上的一个创举,使得城市首次能够直接参与世博会。在这里,汇聚了全球城市中为提高生活质量所进行的各种创新和示范的最佳实践。世博会后,整个园区包括上海案例馆、伦敦案例馆、汉堡案例馆等极具生态价值的世博场馆都得到了完整保留。如今徜徉其间,无不赞叹“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畅想已然实现。
绿色低碳是实践区最鲜明的标签。虞浩在此深耕多年,不仅心系园区运营管理,对园区里的各项绿色科技成果也是如数家珍:例如海绵城市项目改造,实践区实现了对园区内全场地雨水的收集、净化、再利用及自然渗透,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再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园区绿色建筑总量将占总规划建筑面积的86%,并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江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LEED-ND 认证是全世界广受认可的集聪明增长、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原则的国际评估系统,而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北美以外首个获得LEED-ND铂金级预认证的绿色街区。
当然,这里不仅是看见未来城市的地方,还是寻找初心起点的所在。横跨实践区的半淞园路得名于20世纪初上海城南的知名园林——半淞园。始建于1918年的半淞园是彼时城南最知名的营业性私家园林;1937年,因日军轰炸被夷为平地;新中国成立后,基于临江的地理环境,半淞园地区曾是上海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像这里最具标志性的“大烟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曾经就是南市发电厂的主厂房。
实践区从老工业基地,变身世博会亮点展区,再经后世博的利用传承,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实践区工业遗存、世博遗存的丰富历史内涵,也恰恰成为展现上海改革开放变化的一个缩影。
打造特色园区为发展赋能
如今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集商务办公、文化艺术、商业主题零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功能街区。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风格迥异的建筑空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实践区都属“同行”中的优等生,是那种“赢在起跑线”同时“还比你努力”的优等生。
在虞浩看来,这得益于实践区的前瞻规划与整体定位,这里也成了世博园区传承性、积累性、延续性最好的区域之一。“既保留了大家对世博的集体记忆,绿色低碳的世博基因也提供了良好条件,带动园区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进步。”
时下,实践区南、北区各屹立起一栋集合了现代科技、绿色生态内涵的崭新大楼。10月即将封顶的办公、商业综合体“世博滨江大厦·南座”紧邻黄浦滨江,浦江美景一览无余;已经落成的18层高品质办公楼“世博滨江大厦·北座”在疫情之后,热络的商业问询及企业实地踏勘又重新恢复。
“我们需要为更多优质的企业创造好的空间载体,而企业的良好发展也为园区发展提升能级。”虞浩说,招商引资是园区的头等大事,当一个个企业落户后,又为人才聚集作好了准备。目前,围绕文创、金融产业的发展核心,实践区已吸引了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一批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金融服务、低碳环保及创意商业企业落户园区。
随着上海“外滩金融18条”的出台,给实践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地处外滩创新金融核心承载区,是对接黄浦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延伸效应的重要载体,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以在世博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或将是上海又一个人才聚集高地,属于实践区未来的增量更充满了无限可能。
本文首发于《上海工运》202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