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大量时间“在路上”,美好通勤的“远方”可期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2-01-22 11:00

摘要: 通勤之苦在城市发展中是一个绕不开的痛点,事实上,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上海正在努力打通居住“堵点”。

2021年7月2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根据报告,在上海45分钟以内的通勤比重为69%,60分钟以上的通勤比重高达17%,大部分职工需要承受通勤之痛。


通勤之苦在城市发展中是一个绕不开的痛点,事实上,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上海正在努力打通居住“堵点”。15号线、18号线的开通缓解了诸多郊区居民的通勤压力,“五大新城”的建设正在助力“职住平衡”实现。让职工们摆脱钟摆式交通、缩短通勤时间,提升幸福感,并非遥不可及,美好通勤的“远方”,似乎并不那么遥远。


上班越远,越没幸福感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工作,极端通勤的情况并不少见。新闻坊2021年5月曾发起了一场关于通勤时间的讨论,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通勤故事。


“家住上海北面,单位老闵行在上海南面。每天单车+班车横跨上海,五点起床,七点到家。11年如一日,佩服自己的毅力。”“上海本地惠南去长宁上班,来回也要四个小时咯”“住在奉贤区海湾镇五四社区,在市区上班,来回六小时!换车时必须百米冲刺的速度!”不难发现,远距离通勤让不少网友感到崩溃,交通工具不断交替、每日折返近百公里、地铁换乘时的拥挤人潮……根据研究表明,上班越远,人们越不幸福。


剥开“通勤苦”,还有不为人知的“时间贫穷”


长距离通勤出行导致了上班族“时间贫穷”,悄无声息地制约了个人事务、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等活动。


同济大学交通费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张孟云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有53.2%的通勤者工作在上海市内,其中,工作地点远、通勤时间长的职工长期维持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出门、上班、回家便构成了一整天的活动内容,部分上班远的职工甚至在早上5:00之前就要起床,一路直奔单位,晚上为了保证睡眠时间也会提早休息。吃好晚饭散散步、周边商场逛逛街、健身房中锻炼一会儿……这些休闲娱乐对于下班已傍晚、出站天已黑的他们来说是奢望。


大量时间花在路上,吃饭购物、休闲娱乐这些非通勤的活动也往往会选择在工作地点附近进行,大量的空余时间消失蒸发。


本文首发于《上海工运》2021年第8期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位90后的“元老级”工匠是个实...

人人都在学历焦虑的今天,我们在读...

学历焦虑的今天:工作好几年了,提...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