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学历焦虑的今天,我们在读什么?

来源:上海工运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2-03-01 18:19

摘要: 只要你愿意下定决心做,其实没那么复杂。

“想要扩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学历是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但如果过度吹捧学历,会造成学历冗余的后果。”


他们为何选择考研


2022年考研初试刚刚落下帷幕,考研人数一路飙升,数据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62万,较前一年上涨了23%。与此同时,工作后考研的人数也有大幅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考研的热度只增不减。而“先考研还是先就业”是每一位即将毕业的人所面临的问题。考研人数众多,但只有不到20%的考生能够成功上岸。大部分的考生要么放弃考研加入春招,要么再来一年,准备“二战”。


与考研热对应的是,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随之升高。对于尚未涉入职场的人,考研对工作的提升,是一张文凭,更是好工作的“入场券”,觉得自己学历再高一点,找工作的起点就相对高一些。


现任中国联通某地区分公司综合网格经理李孟(化名)从进入大专的那一天就立下目标,要提升学历,他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他直言,高考失利后去了大专,发现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学习,找工作上也都碌碌无为,自己有些焦虑,不想同他们一样。


在大三那年,经过自学,他成功“专升本”,如愿考上一所211学校,接下来又准备了考研,经历失败后在春招中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在上大专的时候,我从没想到自己能找到大企业的工作,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211的本科学历,大公司的门都进不去。”


李孟在自己26岁时才完成本科学业,他的读书生涯似乎比别人更长、更坎坷。他告诉记者,考研失败后的他没有想过“二战”,考研经历带给他更多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意志的磨练,而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更长远的将来。“如果错过春招的机会,之后再想进大公司就难了。”他也明白,因为现在的考研似乎已经不是单纯的一场升学考试,而是一道关于沉没成本和预期管理的计算题。


他认为,学历提升的本身只是一个渠道,考上学的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也没什么太大作用。而一路求学给他人生带来的影响则是“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下定决心做,其实没那么复杂”。


虽然考研的动机千千万,但最终目的也要与“找个好工作”挂钩。上岸成功皆大欢喜,如若失败,能经历“二战”,又能坚持“三战”“四战”吗?考研是相对稳妥的路吗?


经历了三次考研失败的苏哲(化名)给出了她对考研的态度:值得。已经30岁的她刚考上社会学研究生,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她已经属于大龄学生了。曾经的同学大都工作多年,很多都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步入人生新阶段,但是苏哲却并不在乎。


在没有考上研究生的这几年里,她一直住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收入不高的兼职,上半年工作攒钱,下半年将精力投入考研上。“前两次考研失败是因为目标定得太高,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本科的母校,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可以再来一次了。”如果要把沉没成本算进去,毫无疑问她是“亏”的,但苏哲并不这么认为,“本科选了自己不喜欢的理工科,而我真正热爱的是人文学科,工作后也没有消减这份热爱,时间反而愈发坚定了我的决心。”


对她来说,考学的意义不在于学历提升本身,而是为了完成对向往学科和职业的心愿,改变原来认为是“错”的职业道路。“我一直想要做一个学者,去做田野调查,只有在研究人类的书里,我才感觉得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位90后的“元老级”工匠是个实...

人人都在学历焦虑的今天,我们在读...

学历焦虑的今天:工作好几年了,提...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