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扩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学历是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但如果过度吹捧学历,会造成学历冗余的后果。”
并非只是个人行为
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包括东、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量超过2万人。调查显示,硕士毕业生的起薪中位数比本科毕业生的起薪中位数高出80%。也就是说,学历越高,平均起薪越高,也进一步说明,学历是决定薪酬待遇的关键因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远低于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折射出越演越烈的“学历高消费”问题。他提出,这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我国的高学历人才供给增加,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毕业研究生72.86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62万人,毕业硕士生66.25万人。而200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从专科到博士)总共只有不到90万人;二是用人单位不断抬高学历门槛要求,把招聘高学历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也提出硕士毕业要求。
在这种就业环境中,怎么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我国正在加强职业本科建设,但不同学历层次的薪酬差异表明,发展职业本科,不足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而如果职业教育迎合“学历需求”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如鼓励职业本科毕业生考研,也偏离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定位。
熊丙奇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招聘,扭转唯学历导向,降低学历门槛要求,给技能人才平等的竞争机会与环境。去年11月,人社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或者不再设置学历要求。“这需要切实落实。”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