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下,一群敌人包围了一座小楼。小楼里,电灯忽明忽暗,不时传来“滴滴滴”的发报声。共产党员李侠从容地发着电报,当他将重要情报发送出去后,便将写着密码的纸张塞进自己嘴中销毁,并向延安发出了:“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震撼无数观众心灵的一幕。
75年前,1949年5月7日,电影中李侠的原型人物——中共地下党员、长期在秘密战线从事通讯工作的李白,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秘密杀害,壮烈牺牲在黎明前的血泊中,此时距离上海解放仅20天。
2024年是李白烈士牺牲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本刊记者寻访到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吴德胜,听他讲述他与李白一家三代的情缘,重温李白默默无闻而又辉煌炽烈的人生。
与李白一家的三代情缘
5月7日,在离李白烈士故居百米远的鲁迅公园内,“电波不逝,信念永存”纪念李白烈士牺牲75周年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今年,是吴德胜与李白一家三代结缘的第41个年头,当天活动现场,他以红色精神传承为主题,从追寻李白烈士足迹这一角度,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切身感受与真诚体会。
吴德胜告诉记者,自己从小是看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长大的,电影里共产党员李侠的一句遗言“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让他动容,从小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要为国家作贡献的种子。长大后,吴德胜如愿参军,光荣成为一名海军,在边防保卫海疆,1981年,他退伍到虹口团区委工作。1983年底,一场会议改变了他下半辈子的轨迹,让他和李白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德胜在当天的会议上得知,虹口区不仅有34处诸如鲁迅、郭沫若等名人的故居,还有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地,但是遗憾的是,没人知道具体的位置。“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个有意义的遗址并设法恢复,开辟成青少年受教育的场所。”随后,吴德胜主动向领导请缨,得到区文化局和团区委的同意支持后,踏上了寻找李白烈士故居之路。
吴德胜想到李白的妻子裘慧英曾作过李白烈士事迹的报告,又是邮电局的职工,便通过居委会了解到裘慧英大概住在四平路上的邮电新村。“当我走进这幢老式公房,敲开裘慧英的家门时,她正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织毛衣。一点都看不出来这曾是位隐蔽战线上的女英雄。”吴德胜说,“一见面我就喊了一声裘慧英同志,然后把我们想寻找李白烈士故居的想法告诉了她,她听完后非常激动地表示,大家能想到李白同志,是对历史、对家属最大的告慰。”
当时,裘慧英讲到李白在杨思附近的戚家庙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时,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吴德胜见状一时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身边这位饱经沧桑的英雄,便直接脱口而出“裘妈妈,你别急,喝口水再慢慢说。”从此,吴德胜这一声“裘妈妈”就叫了10年,与裘慧英成为了忘年交。1992年,裘慧英逝世后,吴德胜和李白烈士的儿子李恒胜成为了好兄弟,一起接过传承李白烈士英雄事迹的接力棒。现在,李恒胜的孙子李立立又接过爷爷奶奶手中的接力棒,继续战斗在保卫国家的隐秘战线上,吴德胜也和李立立成为了好朋友,共同探讨把李白烈士事迹融入“四史”教育材料的研究上。
邓颖超曾经说过:“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李白烈士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2021年,在李白烈士的家乡湖南浏阳,一名14岁的初中女生耿静好自费拍摄视频介绍李白,“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李白、了解浏阳”。后来,在当地媒体的牵线下,耿静好认识了宣讲李白故事的前辈吴德胜,两人一见如故,还常常在微信上交流李白烈士的故事。有一天,耿静好提出“吴馆长,您收我当徒弟吧!我要向您学习,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浏阳这片红色热土。”当年9月中旬,吴德胜专门跑了一趟浏阳,喝了拜师茶,正式收耿静好当了自己的“徒弟”。他欣慰地表示:“由浏阳人来讲浏阳出生的李白的故事,这是我最愿看到的。”
李白烈士的19封家书
书信,永远是最容易打动人的。5月,中共四大纪念馆举办了“家书抵万金——纪念李白烈士牺牲75周年”数字展。展览展出了李白烈士生前寄出的19封家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封封深情家书,写就了一位英雄的柔情。
吴德胜告诉记者,此前,已有18封李白烈士的家书陆续被找到并展出于上海李白烈士故居。“这些李白的亲笔书信,大部分是其写给他的父亲和弟弟们的。解放后,二弟李华庆在自家的阁楼上陆续找到了这些家书,原件均交给了国家文物部门保存。”事实上,李白还有第19封家书,存放于浏阳市档案馆内。浏阳市档案馆馆长罗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家将这封家书与李白烈士之前的18封家书笔迹进行对比、鉴定,确定这就是李白烈士亲笔所写的第19封家书。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背后,是李白对家人的柔情,字里行间看似写的是柴米油盐,生活琐事,却句句充满了对父亲、弟弟、妻儿的关心。家书中,李白称呼“父亲大人”,自道“男一切好”。在得知父亲生病久未痊愈后,焦急地在信中写下:“……推原其故,多半是因思子之心情切,而使大人不安于心,虑及所至。真是男之罪也!”当他得知父亲病故,只得托人带回30块银元,并在给两个弟弟的信中写道:“我因远居异境,不但没有尽到半点照顾之责,连与父亲一面之缘都没有,实是抱憾终天!”
“信中,我们能感受到李白烈士乐观与无畏的精神,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妻子、孩子的关心。”对于吴德胜来说,李白被捕后写的最后一封家书——在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每次阅读,都会产生新的触动。李白在信中写道:“我现在在南市蓬莱路警察局看守所羁押,离家路途比较远,接见比较困难,如果要来看我,要和舅母一同来,坐车好照顾小孩。来时买些萝卜干等可以久留不易坏的东西,带一块肥皂一只热水瓶,我这里不必多担心……”在狱中,李白受尽上老虎凳、灌自来水、灌辣椒水、长针插手指甲等酷刑,严刑拷打致使他的身子已经不能站立。可在信中,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友善,不卑不亢。或许这就是革命者的信念,早已把生死看淡。在李白烈士心中,他坚信黎明快要到了,一生奋斗的目标快要实现了。“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今后我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和孩子和全国人民一样,过自由幸福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