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举行的“2022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奉贤论坛”上,民建上海市委发布了“上海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指数”和“上海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海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指数同比下降,创新能力依然偏低。
据悉,自2013年以来,民建上海市委先后对本市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开展问卷调查。此次课题组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通过微信平台共发放了1001份调查问卷,收回1001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0%。
2022年上海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指数为56.65分,与2021年的65.45分下降了8.80分,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首次低于60分。这表明上海中小微企业发展受疫情影响大,生存发展面临更大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更多关心和扶持。
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还出现了经营状况下降明显、经营环境和发展信心下降等特点。统计分析显示,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经营环境方面,市场环境、开放环境下降明显。在发展信心方面,当前中小微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严重不足。
在创新能力方面,2022年上海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指数为35.0分,相比2021年的37.0分下降2分,处于近四年最低值。
为此,民建上海市委建议,加大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助推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把稳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举措,加大财政资金帮扶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工资补贴机制,精准实施“放水养鱼“策略。另外,全面落实国家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用活用足税收缓缴、社保费减免等政策,建立健全政策直达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最大效应释放政策红利。
此外,调研报告还建议要千方百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并深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关于如何把中小企业打造为强大的创新主体,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要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服务。持续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平台,针对不同行业创新特点,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另外,他指出要助力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和精准扶持是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培育机制,探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
此外,论坛上举行了民建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集发布仪式,周汉民为一号课题成果集《岁月流金》新书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