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1月10日至14日举行。今年,在总工会界别内,出现了多名来自一线的新委员。他们带着万千职工的期待来到会场,他们自己有什么期待,又最关注哪些方面?连日来,劳动报记者采访了这些新委员,听听来自一线的声音。
市政协委员、上海东鑫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唐友军:
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技术,尝到技能提升“甜头”
“过去,我关心的更多是手头的活;当选为政协委员后,我要更多关心咱们职工的事。”作为新委员的唐友军,有着工人特有的那种朴实,“我就是来自基层的,就该多说说一线的声音。”
今年两会期间,唐友军的视线聚焦在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之上,他呼吁要营造更好的氛围,出台更为积极的措施,让年轻人愿意学技术,尝到技能提升的“甜头”。
“技术可以改变人生。”唐友军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证明。
1995年时,刚刚初中毕业的唐友军从江苏农村来到上海,从东鑫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干起,先后担任电工、班组长、项目经理,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型、知识型员工。
这些年来,唐友军也关注到了年轻人不愿“进厂”,不肯学“手艺”的现象。令他有些担忧的是,技能人才常年“供不应求”,企业“招工难”成为了一种普遍现状。
“要让这些青年人愿意沉下心来钻研、学习技能,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行。”唐友军表示,很多企业嘴上嚷嚷着“缺人”,可在培养人才方面却不肯下力气、花本钱,“寝室里打牌打游戏的是主流,看书充电提升自我的反而成了非主流。”唐友军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公司就经常开展各种业务技术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各种文化、业务学习,对学习取得证书资格的给予奖励。
另外,唐友军也认为,必须要让技能人才看到“奔头”,尝到“甜头”。一方面,待遇提升是关键,另一方面,要给予生活方面的更多关心,给技能人才“家”的感觉。
在唐友军眼中,技能人才现在赶上了好时代,“政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社会也越来越尊重崇尚技术。技能学到手了,学历提升了,工人能更好地投入一线中进行发明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市政协委员、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夏广新:
加强基础研究设施建设 探索新药研发新赛道
自2006年加入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后,夏广新一直在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领域探索,面对着种种未知,他的研究领域涵盖心脑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与代谢疾病药物、精神神经类药物等,多个候选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创新药研发是一项长期甚至令人“绝望”的工作,夏广新深知其中不易,“一款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做药的人来说,一辈子做出一个药造福苍生,就是一种幸福。”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口服药正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虽然涉及的具体研发领域不同,但夏广新时刻关注国产口服药的研发进展,在此过程中,夏广新也看到了其中的困难,这也成了他这次两会期间最挂念的事情。
“纵观中美两国在新药研发的模式,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团队的高强度投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制药公司,在国际的综合排名依然有差距,我们仍要奋起直追。”夏广新告诉记者,除了企业方的作用外,对基础研究设施的投入也是他关注的重点,“新药的研发、筛选是有门槛的,需要配套的研发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令他欣慰的是,目前国内正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依托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提高对病毒的研究,“相信有了国家的支持,经过这一轮疫情后,未来我们会有更好的应对。”
从项目负责人逐步成长为科室负责人、技术总监、研究院副院长,夏广新的梦想也从最初的“研发出创新好药”,升级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药研发团队”,因此,他特别关注对年轻人的培养,希望能够在新药研发的赛道上,为团队点亮火炬。
市政协委员、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首席数据师兼张江中心数据组组长谢邦鹏:
回应百姓充电需求 参与城市治理数字化治理
“作为政协委员非常光荣,也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和义务。”来自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的谢邦鹏,用“激动”和“忐忑”形容了自己的心情。
“作为一名新委员,新手上路,还是学习为主,”谢邦鹏告诉记者,由于来自电力能源行业,与行业相关的内容将是他最为关注部分。“长期工作在城市能源供给的供电服务一线,我在工作中对老百姓的诉求、电力能源供给方面遇到的困难比较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果有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将是我首要关注的。”
谢邦鹏进一步解释,他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报告中涉及到城市电力及能源供给的计划打算,这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作为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的首席数据师,谢邦鹏直接参与的电力和能源数字化工作,是城市数字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两会期间,想了解一下城市治理数字化方面的内容,看看有哪些是我们能源企业可以参与的工作。”
从一名基层一线成长为劳模,谢邦鹏始终没有忘记在基层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几年电动车发展非常快,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关于充电的诉求,如何通过政府的科学引导,设置充电设施,满足这部分诉求,也是我很关注的一点。”
他坦言,新的平台,新的责任。他希望能一如既往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自己服务的客户——老百姓,通过呼吁和建议的方式,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政协委员、上海燃气市北销售有限公司销售服务部员工张畅敏:
传承劳模精神 关爱服务退休困难老劳模
同样来自于能源保供企业的张畅敏,是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燃气系统单位的员工,同时她也是一位上海市劳动模范。在这次政协会议期间,她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对退休困难老劳模的关爱及服务上,并计划提交一份《关于为上海市退休困难老劳模打造管家式服务网的建议》的提案,借鉴此前她已经参与了两年的一项为本市退休困难劳模开展上门服务的实事项目模式,她希望结合老劳模们的日常看病、提升家居环境质量等诉求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
这份提案的想法,来源于2021年启动的上海市总工会与申能集团、上海燃气联合开展“申情为民、竭诚赋能”为本市退休困难劳模及先进捐赠燃气用具实事项目。张畅敏作为上海燃气“学劳模、敬劳模”蓝焰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和一批燃气系统劳模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高技能青年技术人才等共同为居住在市北公司辖区内的杨怀远、周桂兰等近百户劳模家庭提供了安全用气宣传、燃气安检、隐患整改及免费更新燃气用具等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上海燃气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用心保障客户用气安全的一份担当。
“我和蓝焰服务队成员一起,这两年都在为一些退休困难劳模提供燃气上门服务,在服务中我发现,除了对燃气具的更新需求外,有些高龄的退休老劳模还遇到了不少其他的实际困难,因此,我想能否借鉴我们一直在做的燃气服务实事项目的模式,呼吁社会上更多的部门和企业共同来参与关爱服务劳模的活动,为退休的困难老劳模解决实际困难。”张畅敏进一步解释,看病难、家居生活改善等都是老劳模们迫切需要的。这两天,她一边向身边的老委员们取经,一边与新委员们交流,不断完善这份提案,“希望能准时提交自己委员生涯中的第一份提案。”
身为一名劳模,也是服务劳模志愿者中的一员,张畅敏在服务劳模的过程中也被老劳模身上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她说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运用好自己的新身份、新角色,进一步弘扬传承劳模精神。“今年我还关注到市总工会提交的一份关于设立‘上海劳模日’的提案,我认为这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很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