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人自述:仍有8人被拖欠工资96万余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1-09-01 09:40

摘要: 各执一词的欠薪“罗生门”牵出了建筑工地的管理顽疾。

一方认为分包公司拖欠8位农民工96万余元工资,且一拖多年;一方认为这8位农民工“来历不清”,关系复杂。各执一词的欠薪“罗生门”牵出了建筑工地的管理顽疾。


近日,投诉人潘某向本报反映:2016年至2017年期间,包括她在内共有8名农民工在上海一工地务工时,遭遇了工资拖欠问题,且自项目完工至今,仍未收到96万余元的拖欠工资。


“我和我老公是经人介绍,到汪某工地打工的。工作有一年半之久,他一直没有付过我们工资,工地上有其他工人都陆续收到了欠薪,但仍有8人被拖欠96万余元。”投诉人潘某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据潘某表示,双方从没签过劳动合同,96万余元的数额是根据2016年至2017年间,这8位农民工在该工地工作时签署的“工资考勤”记录表计算得出的。


潘某向记者提供了其中6人的“工资考勤”记录。记录显示:这6名农民工2016年7月进入工地,相继于2017年10月至12月离开;1人日均工资134元,其余5人日均工资都在300元以上;除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2月,6位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均为30天……在每张考勤表下方,都有汪某的签名。当记者问及潘某是否真的像考勤表所示,一个月工作30天时,潘某回答:“都在这里(打工),没有周末。”


潘某告诉记者:“我们是基层工人,以前也是打工的,偶尔做点装修活,从没想过会遇到这样的事。项目上到处都有总包公司的名号,汪某招了我们,我们就以为他是总包公司代表,但后来讨薪才知,他是分包方负责人。”


潘某说,2017年第一次找汪某讨薪的农民工有几十人,拖欠的工资还要多。汪某给出的答复是,只要自己拿到总包公司款项,就会跟他们结。潘某向记者出示了一张汪某亲手所写的“欠条”。在这份落款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的“欠条”上写着:“今欠潘某丈夫所有工人工资合计2220000元整。”下方欠款人为汪某。


“尽管有欠条,可汪某没兑现承诺。”潘某说:“2017年底,我就开始投诉。2018年初,总包公司参与了协调。”潘某将另一份汪某手写的“付款计划”放在记者面前:“2018年1月14日支付人民币拾万元,2018年2月10日支付潘某丈夫工程款壹佰万元,剩下尾款在工程完成后一次付清。”至于“付款计划”首笔110万元款项为何会是“工程款”,在记者追问下,潘某表示自己也“说不清”。


2018年2月14日,潘某个人账户收到110万元打款。当记者问及这110万元的最终去向时,潘某说:“110万元先支付给了部分农民工,他们(农民工)都是委托我的。”但具体分配情况,潘某并未向记者提供任何证据。


3年过去了,后续再无款项进入。今年3月,潘某等人便再次前往总包公司交涉,提交了剩余8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明细单。“可书记却回复我们,这份清单得汪某确认后才有效。”潘某拿着欠条和付款计划说:“难道这些就不作数了吗?我现在的诉求是尽快要回拖欠的钱。”


责任编辑:王枫,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权观点:解决农民工欠薪,应从根...

专用账户让农民工工资有保障

十部门发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