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调查
超七成职工存在加班困扰
围绕“职场加班”这一话题,记者向来自不同行业的50位职工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产品设计师、程序员、经济师、审计助理以及电商运营等职位,行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和自媒体等领域。
数据显示,有73%的职工存在加班困扰,其中超过半数的人每周加班超过5次;有53%的职工表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5小时;有44%的职工表示,公司不会按照实际规定支付加班费;职工最担心的生活事项是健康,紧随其后的是工作压力、子女、房价等。
调查显示,担心自身健康状况下滑的职工达到82%,远高于其他选项;有60%的职工表示容易受到失眠问题的困扰,甚至有15%的职工提到常年失眠。相较之下,职工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的情况稍好。但也有人表示,他们这些情绪问题是阶段性的,会受到工作强度、外界压力等各种因素影响。一旦因技术攻关、紧急任务等情况需要超时加班,职工就会陷入失眠、烦躁、易怒等状态;只有10%的职工表示会“拒绝不合理的加班”,大部分人选择了“同意加班”。
不加班根本完不成工作量
26岁的小林是杭州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IT工程师,任职已有两年多。谈起加班这一话题,他用“五味杂陈”来形容自己。
“入行一方面是对计算机感兴趣,另一方面是觉得这个行业收入高,但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小林慢慢发现,虽然薪水让他在同龄人中很有“优越感”,但这背后是用频繁的加班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等价交换”来的。
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小林早上8点半就要到单位,下班时间为下午5点。“不过,我们几乎从来没有准时下班过,经常要加班到晚上9点多,甚至是凌晨。”小林无奈地向记者表示,公司不会在“明面上”对员工作出加班要求,但下达的工作量却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的。
“而且,互联网行业往往是团队工作,如果因为一个人拖了后腿导致整个项目进度受阻的话,难免会被人说闲话。所以大家都闷头加班加点地干活。”小林说。
小郑的情况和小林差不多,他在上海一家大型电商企业从事运营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要将近10小时。他认为,公司在人员配置上十分不合理,导致不同岗位间的职责交叉重叠,给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
“有时一个商品页面出了问题,理应找设计部门修改,但他们往往会把皮球踢还给我。”小郑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是电商行业最忙的时候,员工经常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没办法,活动要上线,不加班根本就赶不上进度。”
为奋斗加班也心甘情愿
25岁的杨女士是深圳某金融公司的一名经济师。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每天公司下达的任务量不断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本说好的周末双休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连续好几个周末没有睡过懒觉了。
3年前,杨女士从湖南大学本科毕业后,一心想去大城市发展。当她看到深圳的宣传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时,便下决心去闯一闯。不过,到了深圳的第一周,杨女士就体会到大城市的“节奏感”:地铁里的人总是行色匆匆。早晨街边随处可见边吃边打电话的白领。无论多晚下班,市中心总有写字楼还亮着灯……
“每天9点上班,几点下班就是个谜。有时一连好几个月地赶项目,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多。”杨女士有时还要负责采购业务,同时与多家采购单位对接,一个人要干两三个人的工作。“晚上加完班到家,洗个澡让自己清醒一下,再接着奋战到天亮吧。”
毕业3年多,杨女士从过去的职场“精致女孩”到如今的“素面朝天”。高强度的工作和“看不到头”的加班,正让年轻一代的身心备受煎熬。“无论你早上打扮得多美,到了晚上就是一脸油,都能炒菜了。而且带妆十几个小时,皮肤全毁了。看来素颜才是打工人的最终归宿啊。”
尽管工作辛苦,但杨女士从没考虑过放弃。“我想在深圳扎根,现在苦一点累一点就是为了以后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她笑着说,“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躺平呢,作为年轻人还是要为自己争口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