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亿,占总人口比例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逾1.9亿,占总人口比例13.5%。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从人口结构看,十年间,我国已跨过了第一个快速人口老龄化期。自2000年前后,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8.4个百分点,其中,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了5.4个百分点。
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意味着会出现更多的退休人口。退休人群规模的扩大,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挑战,诸如对生育率产生影响,以及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等。
今年8月24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事实上,老年人再就业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用人单位无需再为他们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鼓励老年人再就业,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最大程度发挥老年人的价值。
与此同时,如何做好与老年人就业相关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比如,发生事故如何保障权益,遭遇劳动侵权后如何维权等等。
据媒体报道,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纠纷案例中,争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工作时间、受伤后的责任承担、加班费用的计算以及相关保险缴纳等。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工作中受伤的情况最为常见。但由于超龄等原因,再就业的老年人常遇到工伤认定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民工而言。
耿先生老家在吉林,2018年他经朋友介绍,到大连一家船舶公司当操作工,月均工资5000元。2020年,耿先生满60周岁,依照劳动法相关规定,他应当办理退休手续,船舶公司也不再继续为他缴纳社会保险。但考虑到他吃苦耐劳,公司经理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干,耿先生于是答应继续上班。
2021年3月,耿先生在工作中受伤,右足第二跖骨骨折,船舶公司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救治。他住院的两个多月里,花费医疗费5万余元。
耿先生出院后,要求单位给自己申报工伤。船舶公司却认为,耿先生受伤时61周岁,单位已经无法为他缴纳社会保险。并且这一情况在他超过60周岁时,已经对他予以说明,因此,如今即使申报工伤,“也没有用”。
张女士的经历与其相似。57岁的张女士从工作单位退休后,还在原单位继续工作,负责一些人事材料的保管和查询。2021年,张女士在骑自行车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被一辆汽车撞倒,经医院鉴定为四级伤残。张女士要求单位承担医疗费用,遭到单位拒绝,便起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双方之间形成劳务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因此张女士要求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其各项诉讼请求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