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重庆籍农民工刘某某来到上海务工,通过上海某劳务公司派遣至奉贤区某工地工作。同年11月23日,刘某某在工地作业时被倒下的钢管砸伤。后经申请认定为工伤,鉴定结论为伤残八级。2021年11月17日,刘某某来到上海市闵行区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法律咨询,同时申请法律援助……
近日,司法部最新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修订后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施行,上述“上海市闵行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刘某某工伤赔偿提供法律援助案”作为贯彻实施法律援助法典型案例也予以同步发布。
那么,新修订的《程序规定》有哪些具体的变化?职工在遭遇劳动侵权时又该如何寻求法律援助?本刊收集了部分读者较为普遍的疑问进行解答剖析。
疑问五:最近,小刘有点闹心,因和公司发生纠纷,他找到了社区,希望通过街道申请法律援助,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社区工作者告知他可能不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对此小刘十分疑惑:“为什么我不符合申请条件,究竟哪些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解答:根据2012年颁布实施的《上海市职工法律援助办法》规定,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需要工会提供法律援助,且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政府提供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以及虽然未达到政府提供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但有证据证明本人合法权益被严重侵害,需要工会提供法律援助的群体,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提出。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申请工会法律援助应当向侵权行为地或者单位所在地的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目前,根据《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和《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沪民规〔2023〕6号),本市申请法律援助的收入标准为:城乡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020元。
农民工因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赔偿向职工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限制。
疑问六:前不久,蔡先生离开了工作数年的公司,但由于其此前与公司之间尚存有债务纠纷,仍在为自己的权益奔走。蔡先生通过朋友了解到,可以借助法律援助的力量为自己维权,但他同样听说职工法律援助和民事法律援助内容有所不同,他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到底应该属于哪一类,碰到哪些问题才能申请职工法律援助?
解答:职工法律援助不同于普通的民事法律援助,其关注点重在劳动者和工会。根据《上海市职工法律援助办法》规定,职工法律援助内容包括劳动争议案件;与劳动权益关联的职工人身权、民主权、财产权受到侵犯的案件;工会工作者因履行职责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工会组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各级工会认为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重大案件。
疑问七:法律援助律师究竟能帮职工做些什么?这也是职工询问频率较高的问题。例如此前本刊曾经报道的聋哑职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之前她并不知道法援律师能做些什么,直到正式接触了之后才明白;还有读者曾经来电询问,法援律师能否帮他与企业交涉,为其争取最大利益。
解答:目前,职工法律援助的形式主要包括: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代理,以及其他法律援助形式。
有需要的职工可以携带身份证、工作证或者有关身份证明;与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材料以及职工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前往职工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若提交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将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事项、理由和时间,并经本人签字。
职工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按规定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职工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指派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并通知申请人。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疑问八:在本刊接到的大部分关于法律援助的咨询中,免费的法律服务是否靠谱时常被问及。例如此前咨询姑姑工伤事件的朱女士,在得知法律援助是一项无偿服务后,即刻表达了对律师专业性存有疑虑的想法:“外面厉害的律师都老贵了,咱们这的律师不要钱,会不会技术不过关呀,我姑姑这次受伤挺严重的,他们可经不起反复折腾啊!”
解答:虽然是一项无偿服务,但职工法律援助拥有一支精良的队伍。目前,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主要由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社会法律工作者;工会公职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等工会法律工作者;热心于职工法律援助的志愿者组成,不论是专业程度还是工作热情都毋庸置疑,且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职工法律援助机构管理和监督,依法承办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指定的援助事项。另外,根据新修订的《程序规定》,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及时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对代理法律援助案件,明确了法律援助人员的约见职责和告知义务,规定法律援助人员可以帮助受援人通过和解、调解及其他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如若法律援助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请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并明确了相关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