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仍具备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甚至通过多渠道主动选择再就业。在此情况下,如何为他们撑起权益保护伞,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此关切,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聚焦超龄劳动者实际需求、明确其基本权益保障内容等方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超龄劳动者仍希望可以“发挥余热”的现象不在少数。前程无忧曾发布《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超龄劳动者普遍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方面,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很难覆盖到超龄劳动者:许多地区将法定退休年龄作为劳动权益保障的分界线,超龄劳动者用工多参照劳务用工规则,难以享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基础保障;同时,由于超龄劳动者的身份特殊,在遭遇欠薪等问题时往往维权无门。另一方面,现存的社会观念进一步加剧了超龄劳动者的就业困境:部分用人单位对其体能和技能方面存在偏见,使得超龄劳动者大多集中在门槛和技能要求较低的岗位,就业质量不高。
此次人社部发布暂行规定,正是看到了这些“银发族”群体存在的实际需求,以基本权益保障为出发点,对超龄劳动者就业过程中最迫切需要的基本保障提供底线维护。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也彰显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不仅可以广泛吸纳社会智慧,还能够提升公众对超龄劳动者群体的关注度。记者梳理发现,暂行规定聚焦工伤保险、劳动报酬给付等核心痛点,有望破解这一群体当下面临的就业和维权困境,构建更和谐包容的就业环境。可以说,此举不仅是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积极应对,还有望帮助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实现升级,推动形成更加公平的劳动力市场。
暂行规定目前还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我们期待后续能够出台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尽力消除市场对超龄劳动者的偏见,让有需要的超龄劳动者群体在工作中也能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