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起,小屠注册成了某平台的配送员,开启了她“城市骑手”的打工计划。因为听说有骑手发生交通事故,她不禁想起医疗等费用的问题。小屠拨打了平台的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近期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九部门发布了最新政策,目前平台的注册配送员均已纳入了上海市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范畴。对于平台注册配送员,有怎样的保障?笔者借本文来简要谈谈新政策。
一、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
近期,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沪人社规〔2025〕17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2025年7月1日起,将原外卖行业、即时配送行业合并为新的即时配送行业,增加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和满帮省省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6到2027年,根据国家要求,本市逐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该《通知》同步公布了《上海市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按规定参加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平台企业及通过平台注册并接单,以平台名义提供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劳动并获得报酬或者收入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该办法第六条还规定:“平台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如实申报、及时足额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实现每单必保、每人必保。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职业伤害时,平台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平台企业应当在本市有相应的职业伤害保障服务能力或者服务机构,包括设立的分公司、子公司等或者合作的加盟商、配送公司以及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这也就意味着,试点范围内平台应当为其平台内注册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确保“每单必保、每人必保”。
二、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职业伤害可一键报案。
《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可通过平台企业在应用客户端设置的‘一键报案’功能发送事故报案信息。平台企业核实后,通过全国信息平台推送至市级集中系统进行事故备案。新就业形态人员因伤情较重等原因无法自行报案的,平台企业应通过技术手段及时识别未完成的异常订单,核实情况后主动报案。”《实施办法》第四十条同时规定:“平台企业应当在其应用客户端中设置‘一键报案’功能,并对新就业形态人员使用‘一键报案’进行规范化培训。”这就使得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有了发生职业伤害后申请相关待遇的“掌上”启动渠道。
此外,《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还对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职业伤害后的待遇进行了规定:“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包含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新就业形态人员因职业伤害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下列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的职业伤害保障支出科目列支:(一)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三)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四)因职业伤害死亡的,其近亲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职业伤害死亡补助金;(五)一级至十级伤残人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至四级伤残人员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六)五级、六级伤残人员的一次性津贴。”
还需了解的是,《实施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广大本市从业的新就业形态人员,可以加强关注和了解,切实维护好自身劳动权益。
文/张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