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表达可以有“网感”,职业的核心价值不可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兰英 发布时间:2025-10-20 15:21

摘要: 然而,职场终究不同于私人领域,专业性是其根本属性。

近日,一则兰州兰石医院的“喜报”引发热议。该院新员工将门诊量、手术量等数据以“喜报”形式发布在社交平台,被网友调侃“太有网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院方随后回应称“新员工不懂规矩”,并反思管理疏漏。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习惯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自我,不自觉地将“网感”带入职场,表情包、段子、谐音梗遍布于日常工作的沟通中,不可否认,这种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员工个性,给焦灼严肃的职场环境增添了活力,也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拉近同事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然而,职场终究不同于私人领域,专业性是其根本属性。并且,在职场领域是否有追求“网感”的需要,也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


用网络文化“软化”职场氛围,年轻人的尝试值得尊重,但须在理解行业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反观近年几起争议事件,南孚电池在高铁广告中用“好喜欢和领导出差”玩职场梗,本想制造共鸣,却因触碰敏感点被批冒犯打工人;桃李面包借月饼营销输出“五仁不好吃是因没尝过生活毒打”的观点,以品牌身份说教式玩梗,被指“爹味太重”引发反感。前述新闻中“喜报”引发争议的核心,在于医疗行业的公共服务性和严肃性不可逾越,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承载着个体的重量与家庭和社会的期盼,容不得半点戏谑和娱乐化,更不应该被轻描淡写地量化为“业绩”。在不适合的场域下运用“网感”,并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是“失范”,是“不懂规矩”。


真正的职场沟通智慧,在于分场景、分对象地灵活切换。面对同事协作,可以用轻松的语言活跃氛围、提升效率;面对客户提案或商务谈判,则以专业术语、严谨框架展现专业度与可信度;而在涉及制度规范、责任认定的正式场合,必须回归绝对的严肃与庄重。只有让两者各安其位、互为补充,才能在年轻态的沟通语境中,守住职场的核心价值。


归根结底,职场文化的演进需要代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塑造。好的职场文化既不是一味严肃,也不是过度轻松,而是在体现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同时,守住专业服务的本质,让“轻松”的表达成为一剂润滑剂,而非令人头疼的阻力。


文/朱兰英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观点丨“鸡排哥”爆火出圈,职场也...

视点丨职场中与同事或上级发生争执...

观点丨违背公序良俗亦是触碰职业红...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