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呈现“存在于世”“多重景观”两个十周年特展之后,今年5月20日至8月13日,龙美术馆将继续推出十周年特展“缓步徐行”。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精选160余件(组)全球当代艺术作品,回溯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的当代艺术创作。本次展览构建了一幅以艺术家为核心的历史图景,意图让观众看到近50年来,当代艺术在中国和整个世界之间互为影响的动态关系,或者说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在世界文明的交融中,以艺术作为方法,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作出的回应。
展览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她表示,展览主题定为“缓步徐行”,希望谈论两个概念:其一是“时间与历史”,其二是一种“观看的方式”。展览不是对具体艺术史的考察,而是王薇作为馆长和收藏家双重身份的阶段性思考,不论是收藏还是创办龙美术馆的历程都是一个缓步的过程,是抱着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愿景而不断前行的。
“我们前两个特展推出之后,反响很好,很多艺术家朋友评论说可以称得上是‘半部美术史’。”王薇有30多年的收藏经验,拥有丰富的当代艺术藏品。她坦言,展览不是对具体艺术史的考察,而是她作为馆长和收藏家的双重身份的阶段性思考。“收藏是一个缓步徐行的历程,我希望观众也以缓步徐行作为观看方式,体味每件作品的丰富创造和多元书写。”
展览现场,黄永砅,《尖顶塔》,2019年,木材 锌,115×800×115厘米,独版。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据介绍,此次展览在布展方面颇有讲究,用王薇的话说,是用足了所有经验。百余件作品在空间中星罗棋布,连地上一米线的颜色都改成了彩色,龙美术馆(西岸馆)中连续起伏且互为关系的空间也在本次展览中被视作一处处景观,希望让观者目光放缓,感受艺术之力。
确实,展览中每一件作品背后都包含着艺术家个人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散落分布在展厅中,又构成互相的渊源。正如展览名所指出的,这是一场需要“缓步徐行”观看的展览。
展览现场,左为赵无极作品《10-3-78》(1978年);右为基弗作品《玛丽亚穿过荆棘丛》(2005年)。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作为在国际上值得关注的美术馆,王薇介绍,目前,龙美术馆(西岸馆)大厅的展览计划已经排到了2030年。她也透露,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一次肖像展和以“70、80、90后”艺术家为主题的展览。“年轻人的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也更惊人,用‘70、80、90后’主题作为一个结尾我觉得是最合适的,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头图为展览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