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小昆山杯”上海市第五届田园铁人三项赛在小昆山镇万亩良田活力开赛。虽然创办至今仅有5年,这项远处松江的铁三赛事却越办越有特色,参赛人数创下新高的同时,竟然吸引了100多位全国各类型赛事冠军前来,还通过极具农家特色的完赛礼包与精心设置的主题市集,为选手及观众带来一场融合农业、文化、体育、旅游与消费的田园盛宴。
人数高,水平更高
“小昆山杯”田园铁人三项赛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赛事通过创造性地将铁人三项运动与松江当地的乡村景观和文旅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赢得了“最美田园铁人三项”的赞誉,也是2023年上海市最佳赛事以及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和松江体育的特色品牌IP赛事。
今年赛事在项目设置上,保留了往年竞争激烈的铁三个人组、接力组之外,还首次增设了家庭接力组。赛事路线设计充分结合小昆山独特的田园风貌,选手们在乡村田野间畅游、骑行、奔跑,感受自然生态与运动激情交融的魅力。
桨板出发“百舸争流”。主办方图
依托灵活的赛制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小昆山杯” 田园铁人三项赛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冠军”铁三选手们参赛。本届赛事创新高的共吸引了来自全国652名参赛者的踊跃报名,其中外省市选手超200人。汇聚了全国各项铁三冠军66人,桨板和自行车项目比赛冠军39人,他们在赛场上激烈角逐,展现出铁人三项运动的独特魅力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法国选手儒勒已是连续第4年参赛,因为今年首次增设了家庭接力组,他把一双儿女也一同带了过来。赛事不仅拉近了亲子距离,也有助于铁三市场的培育,为这项运动播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抓鸭子扛大米,别样的奖品
“我觉得状态挺好的,天气非常给力,赛道又比去年优化了不少,整体发挥自我感觉还不错,可以打80分。”全场最快女子成绩创造者周蓓君表示。
参赛选手在骑行赛段。主办方图
男子18-24岁组冠军胡跃宸是一名来自杉达学院的大学生,他表达了相似的感受,“我是连续第二年前来参赛,今天原本状态,但赛事的氛围感觉很浓厚,组委会一直在调整优化赛道,桨板项目出发时变得更为有序了。”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赛选手顺利完赛后可获得农家土鸡蛋等伴手礼,各组别获得名次的选手还能跳入农田,亲手捕捉当地的土鸭子,冠军更能获得50斤小昆山本地大米一袋。如此丰厚而充满野趣的礼品,让不少选手笑着调侃道:“这又是抓鸭子,又是扛大米的,哪里还是铁人三项赛啊,完全就是铁人五项赛了。”
选手收获了颇具特色的奖品。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为进一步扩大赛事的传播范围,今年主办方首次对赛事进行了视频直播,不仅能让全国观众实时感受赛场激情,也为小镇特色与活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此外,今年组委会还特别加大了社交媒体的宣发推广,特别推出了“幸运王”“造梗王”“打卡王”三大互动。历届参赛选手只要转发比赛报名推文,并留言讲述参赛感受、期待体验,前120名留言选手就能参与抽奖,奖品是50只稻田鸭和30袋大米,成为“幸运王”。在扩大赛事影响力的同时,助推赛事进一步“出圈”。
主题市集聚人气,多元消费焕活力
本届赛事,不仅汇聚了近千名运动员及众多观众参与,更是通过联动农业、文化、体育、商业、旅游资源,有效延伸了赛事价值链,为参与者提供了沉浸式的农文体旅商展综合体验。
现场给选手提供按摩放松服务。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许多选手提前一天甚至更早抵达小昆山镇,一方面希望提前熟悉赛道环境,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另一方面,他们也借此机会深度体验小昆山的田园风光与慢节奏生活,将紧张的赛前备战转化为一次惬意的度假。随着赛事影响力和魅力的不断提升,选手们不再仅是匆匆的过客,更是能够沉浸其中的旅行者。
开赛前三天,小昆山镇的酒店便迎来了客流高峰,赛事不仅显著提升了小昆山镇酒店的营业额,更将赛事的“人气”有效转化为“财气”,实现了对区域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
现场展示农产品。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除此之外,赛事主办方同步打造的特色主题市集,为选手和观众增添了丰富的消费体验。为进一步提升选手的参赛体验,赛事组委会全方位考虑,松江区体育局、区农委、区文旅局、小昆山镇政府等各家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多次勘察赛道、优化赛道,并首次引入水上机器人救护,对赛事提供强力保障。
本次赛事由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松江区体育局、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人民政府主办,由上海小昆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着意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未来,小昆山镇将充分发挥好体育赛事的撬动引领作用,继续深化“农业+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拓展赛事内涵与外延,将田园铁人三项赛打造成为展示地区形象、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
头图为选手在乡村林间小道奔跑。主办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