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到年末,又到了一年一度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今年,AI代写火了。有网店以几元到几十元的价格提供AI代写年终小结,其中不少有上百份的销售业绩。
针对AI代写的行为,有网友表示,AI代写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也有网友表示,秒出的文稿总有投机取巧的意味。
观点一
年终总结理应“货真价实”
今年以来各类AI工具可谓出尽风头,其之于各行各业、各个应用场景的渗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但具体到AI代写年终总结,与AI代写作业、论文等并无区别,有偷懒应付之嫌。因此,不少职场人认为,年终总结不应该被代写。
究其原因,撰写年终总结,是复盘自己一年来的收获和经验,只有自己动手多写实情、多说实话,才能发现进步和不足。进步方面才可能成为来年工作的助推器,不足方面才可能成为来年工作的攻克点。换言之,亲自撰写年终总结,是为了通过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发现问题、找准方向,干好以后的工作。同一单位,大家都把年终总结撰写得全面、客观、真实,才可以通过“照镜子”查找差距,明确改进。因此,无论是人工“枪手”还是AI代写年终总结,都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年终总结也是工作作风的体现,理应货真价实。一份不走心的代写总结,往往是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负责任的体现,可能被用人单位认为存在诚信问题。
观点二
AI代写不能丧失边界
撰写年终总结是不少职场人的烦恼,有时不光要交电子版、纸质版,还可能要做PPT,公开朗读和展示,以便于同事能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和未来规划。更关键的是,年终总结有时还和绩效挂钩,关系到自己能拿多少年终奖。在这种情况下,年终总结代写服务应运而生、越来越火。特别是新技术发展以后,AI代写年终总结也成了不少职场人的选择。
有职场人指出,AI在代写年终总结时有明显的优势。据报道,AI代写年终总结能根据关键词、内容场景、内容描述等生成文案,还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制作主题,自动生成相关PPT。因此,适用于较为宽泛的总结,比如工作内容可通过客观数据体现;或者重复性的、无创造性的工作总结,这些可通过AI套用格式化文档来应付,替职场人分担。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合理利用AI确实会让职场人事半功倍,但并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套用”AI模版,并且过度依赖并不可取。
“像一些项目管理岗位、技术科研岗位等非数据岗位,或者对年终总结要有深度、有高度、更符合实际的岗位,AI代写是无能为力的,即使能代写,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一定能指导实践。”这一观点指出,AI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完成重复性高、创新性低、模块化的工作内容。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工具,AI帮助用户代写年终总结、年终报告本身无可厚非,但AI终究仅仅是一项技术工具,不能过度依赖AI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长期依赖只会降低个人的创新能力。
观点三
倒逼企业反思年终总结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AI代写年终总结”业务何以如此火爆?
不少职场人坦言,大家找“枪手”代写总结也是被逼无奈。“现在的工作总结很多没有意义,都是连篇累牍、一堆空话套话和干巴巴的数据,所以每次下笔都十分痛苦。但如果不这么写,就会被认为是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突出。”
在很多人眼中,写年终总结,本就是走程序、完成任务。既然是心不甘情不愿“被迫营业”,如今又有了取巧代劳的工具,当然要大用特用一番。
因此,代写年终总结成为火爆的生意,也表明该避免形式主义了。有专家建议,年终总结要坚持“非必要不总结”的原则,不搞“全体总动员”,只让部门进行大总结,或让重要岗位进行总结;二者,年终总结不宜局限于字数、页码的多寡,不宜鼓励长篇累牍地夸大其词,更应关注实际的“干货”,鼓励对工作有更多思考和建议;三者,要坚决杜绝“工作做得好不如年终总结写得好”的本末倒置现象,年终考核要重在看工作实绩,而非纸上的光鲜。如此,代写就会慢慢失去生存空间。
观点四
企业应制定员工AI使用规范
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并逐渐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但是关于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似乎还缺乏指引。
比如,在使用任何公开的、免费模型时,员工需要将工作内容、信息以文本或图片等形式输入到模型中,这实际上是向其他用户开放了这些信息。以AI代写年终总结为例,在年终总结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各种工作中收集的数据,这其中就存在泄露单位机密的风险。
有观点指出,对企业而言,AIGC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为管理方式升级带来了挑战。无论AI是否会成为未来工作中重要的工具,企业都应该实施稳健的安全措施、制定明确的政策并培养意识文化以降低风险。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对员工使用AI的制定规范实施,必须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应着手制定严密的伦理底线和使用准则,确保组织对AI的使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人对技术保持掌控。比如企业可建立明确的准则并提供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AI的功能,并对其使用进行细致和深思熟虑的考量。
如此一来,员工在使用AI时不仅提高了工作体验,也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90后观点
不能过度依赖AI
把一个需要梳理、学习、分析、反思的思考体验过程,统统推给了外力,让AI几分钟搞定,看似“完满”完成了任务,实则落入形式主义窠臼,也难摆脱“偷懒、应付”的嫌疑。
AI技术自发展成应用以来,职场人对于”工作是否会被AI替代“的焦虑就随之而来,诚然,AI替代了部分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岗位,但它仍然替代不了大部分脑力劳动者。但对于AI代写年终总结火爆的现象,笔者感受到,就职场语境而言,这是职场人主动将创造性工作任务转交给了AI。
不可否认,AI创作确实可以带来便利,但是如果职场人过度依赖AI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比如养成依赖AI来解决问题,逐渐减少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往后越来越不走心,这对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所以,对职场人而言,从自身长远发展计,不让AI喧宾夺主,踏踏实实完成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也在职场走得更稳更扎实。
70后观点
AI作品的好坏还是由人的思维能力决定
年终小结是职场人年末的“必修课”,然而忙碌了一年、在年末的文山会海中还要抽出大段时间总结,让不少人感到难堪重负。此时,AI的出现让不少人感到“春风化雨”。
笔者测试了几款不同的AI,发现输出的大都是空话套话,如果使用者只想复制黏贴,那么出来的小结一定是质量不高。相反,如果通过AI搜集素材,或者主要为了给文字能力不强的人组织语句,那通过不断地输入各种关键词进行调整,出来的作品还是有一些质量的。
所以,AI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使用者的出发点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实际上随着图片、动画、短视频等的发展,不少人的文字能力是在下降的。这其中不仅是文字书写的能力,还包括文字阅读的能力,这才使得不少年轻职场人越发感到写年终小结的难。
但文字的背后是表达,表达的背后是思维。职场人如果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不强,有再强大的AI工具也诞生不出一篇好的文章。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