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服务下沉家门口,化解矛盾周期缩短三成!小小网格调解站畅通新就业群体维权渠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5-07-28 14:41

摘要: 用接地气的方式畅通其维权渠道,成立以来平均调解周期缩短了30%。

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咋办?对于沪上众多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来说,一旦遇到这种事,心里有“三烦”:一烦耗时费力,二烦寻路无门,三烦没个说法。


打消这些顾虑,能否把劳动争议的预防调处关口前移,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让矛盾双方“有话好好说”?本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在闵行区虹桥镇金汇党群服务中心内,就有着一个网格调解站。别看它小,却用下沉式的服务,将触角延伸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第一现场”,用接地气的方式畅通其维权渠道,成立以来平均调解周期缩短了30%。


用“聊家常”拉近彼此距离


据了解,虹桥镇所辖区域共被分为四大网格,其中金汇网格内商圈业态丰富,餐饮、零售、服务业企业密集,包括了市民耳熟能详的万象城、韩国街、科技绿洲园区等。


商户白领众多,也让众多物流配送、即时零售等企业云集于此,从而带来了大批外卖骑手、快递员、电商主播等新就业群体,随之而产生的一些劳动纠纷不可避免出现。


“劳动纠纷易发、调解需求集中、新就业形态复杂,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的特点。”虹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顾艺杰告诉记者,不仅如此,相关部门发现,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遇到劳动纠纷时,会因为“找不到人帮忙调解”、“跑调解太费劲”、“耗费时间太长”等缘故,选择忍受委屈不吭声。


劳动争议化解往往是“自上而下”,那么能否构建“家门口”的平台“自下而上”?顾艺杰表示,如果能将劳资矛盾、劳动争议的预防调处关口前移至“第一现场”,就更有针对性。


于是,在临近街面的金汇党群服务中心内,一个全新的劳动关系“和睦+”站点成立了,站点内专门设置了新就业形态调解室,用来为劳动者和企业化解争端,让他们“有话好好说”。


“要让更多新就业群体知晓调解室,不能等着他们来。”金汇街区党支部副书记林迎霞颇有感触地表示,无论是外卖骑手还是快递小哥,平时都是忙忙碌碌,很难将其“请进门”。为此,工作人员干脆主动出击,走到这些新就业群体身边,聊聊家常交个朋友,顺便宣传普及调解室的功能。


就地化解效率提高三成


“当5000元工资到账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主播小丽的经历,凸显出了网格调解站的效能提升。


此前,小丽与一家直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底薪5000元加销售额5%提成,但合同中同时还注明了直播时长不足,退货率高等处罚条款。


结果,小丽因生病请了5天病假,公司直接扣罚了5000元工资。她十分委屈,于是来到了金汇网格“劳动关系和睦+”站点寻求帮助,站点的调解员与辖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专管员三次走访企业,最终不仅促成了双方成功调解,公司还修改了协议中不当的处罚条款。


“正因为扎根于一线,收集劳动关系矛盾的信息来源变得更为直接了。”金汇网格专职调解员张黎炜告诉记者,不少新就业群体有时“走过路过”,就会进来吐露心声,寻求答疑解惑。


就在前不久,一位外卖员找到了张黎炜,埋怨站点迟迟不发“冲单奖”。张黎炜立即联系了站点负责人告知相关法律法规,小哥的奖金很快便到位了。


“有争议,在基层解决;有问题,靠调解解决;有矛盾,彼此协商来解决。”顾艺杰表示,站点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涉及报酬拖欠、合同矛盾、新就业形态工伤认定申请等案件数起,平均调解周期缩短30%,赢得劳动者和企业的双重认可。


推动形成“15分钟劳动权益服务圈”


网格化调解站点不仅要进街区,还要进企业。


叮咚买菜在虹桥镇有两个前置仓站点,招聘约百名配送员、分拣员。虹桥镇在这里试点成立了新就业形态调解室,由企业管理层组成调解小组,镇预调中心派专业调解员指导,建立了“企业首道调解+镇级兜底处置”的分级响应机制。遇到复杂纠纷,就启动“企业—网格—镇预调中心”三级联动,确保劳动者权益有保障。


“最了解劳动者诉求的一定是劳动者本身。”叮咚买菜站点站长表示,“我们调解小组每周都会和员工聊聊,问问大家最近工作顺不顺心,对配送强度、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有没有意见。有时候聊着聊着,问题就提前解决了。”


“通过叮咚站点基层调解组织的稳定运营总结的经验,今后虹桥镇还会继续组织同行业企业的调解专业力量,加大规范行业用工合法,减少劳动矛盾的发生。”顾艺杰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在“云端”,但权益保障必须落地生根。通过将调解阵地前移至网格商圈、嵌入企业一线,不仅让劳动者维权“少跑腿”,更让法治思维融入企业管理。


记者获悉,虹桥镇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协调正推动形成“15分钟劳动权益服务圈”,通过下沉调解力量、培育行业共治、联动多方资源,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更便捷、企业用工更规范。


头图为闵行区虹桥镇金汇党群服务中心内的网格调解站。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影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动时评|答好青年就业这张“考卷...

走近新职业|“沪九条”出台后,“...

年增长率超过200%!AI工程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