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黄永春的采访先后被推迟了多次,这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是一个常年“在路上”的人,先后被派驻到四川、江西等地的他,在全国各地都留下过他负责的项目。
如今,市政集团有近八成的项目在外地,这位集团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和开拓区域的“先锋”更加忙碌了。多年来,黄永春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这背后,是他与“上海建造”品牌一同成长、一同“走出去”的点点滴滴。
最年轻的项目经理
1999年,22岁的黄永春大学毕业进入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当时的市政二公司五分公司),由此开始了他在上海城市建设重大工程一线的职业生涯。“我自己一直喜欢汽车,阴差阳错做了土木工程后,发现和自己的性情很契合。因为对汽车的热爱,让我觉得更要造一条好路、一座好桥,为了驾车、为了路人。”
起初,在现场担任技术员的他,负责的主要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但起步之初,黄永春也曾经历过迷茫。“那时候在工地上,大学生是我们这批新员工的统一称谓,没有人叫我们名字的。而且那时候工作环境和现在也没法比。”但是,当黄永春了解到公司的新员工培养计划后,起步时的落差慢慢平复,他也开始接手一些施工管理任务。
2001年初,市政集团拿下复兴东路隧道的建设合同,该项目是当年五分公司的头号工程,多处技术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彼时,表现优异的黄永春被调任为该项目部副经理,随着项目开工,25岁的他又被提拔为项目浦东段的项目经理。
“当时压力很大,离开现场就不踏实。”这位当年年纪最轻的项目经理回忆,他也曾受到过质疑,但化解质疑的最好办法是真诚。“我经常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起工作,也曾和他们凌晨对项目进行质量验收。”在现场的点滴,让黄永春得到了成长,也促进了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
2004年,复兴东路隧道正式通车,比预计工期缩短了3个月,这奠定了市政集团在大直径盾构领域的市场地位,也成为黄永春职业生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40天建造4000套安置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救灾力量立即动员集结赶赴灾区,其中就包括时任市政二公司四分公司经理的黄永春。在余震不断的两个月里,黄永春完全是和时间赛跑,想的就是怎么快点把板房搭起来。
“当时所有人都在为抗震救灾而拼命工作,在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的驱动下,我们只有一个想法,拼了命也要完成任务。”黄永春说,到了建设现场,救灾突击队第一时间与参与援建的上海设计团队对接,共同商讨板房搭建方案,边设计边施工,尽可能缩短工期。仅仅十天后,第一批受灾群众就住进了通水通电有卫生设施的安置房社区。在40天的时间里,在黄永春等一批建设者顶着无数次余震,几乎不眠不休的奋战下,4000多套安置房建设完成,平均每天100多套。
安置板房项目完成后,黄永春立即赶赴都江堰市带领团队开展灾后重建。历经两年的加班加点,2010年,他们圆满完成包括污水厂、水厂、道路和学校在内的六大项目施工援建。对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节奏,大家毫无怨言。六大项目圆满完成,他们抢出了上海速度、上海质量与上海精神,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扎根区域开拓市场
在2008年之前,黄永春所在的上海城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主要是在申城。2010年后,上海市的工程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企业为了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2010年10月,市政集团一改过去以项目为主导的“走出去”模式,开始属地化管理,在当地建立分公司,江西分公司应运而生,黄永春担任江西分公司总经理。最初,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黄永春曾有过顾虑,但站在宏观角度上,他又释然了。“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投入外地市场是一种趋势。走出去既然是必然,就不该顾虑。”
当时,团队负责建造滕王阁脚下南昌市老城区改造的“一号工程”——南昌沿江北、中大道连通工程。工程难度大工期短,十个月就要完成7个亿的产值,也属于超常规的项目。业主表示,主要是因为对上海建设队伍、上海品牌有信心才慕名而来。黄永春说:“在全国人民心里,有这样一个概念,只要上海队伍答应下来的事情,一定会拼命去做,而且绝对保质保量完成,上海队伍是能够打硬仗的,能够啃硬骨头的。”最终,工程如期完工,获得当地政府高度评价。
南昌沿江北、中大道连通工程结束后,黄永春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他积极与南昌地铁公司沟通,提出要成立地铁抢险队,但对方却犹豫不决。危难之间,方显担当。某天晚上7点多的时候,黄永春突然接到南昌地铁公司领导的紧急电话,紧邻市政府的轨交1号线秋水广场站发生涌水涌砂事故,地面已经部分下陷。黄永春二话没说,立即带着专业技术人员,直奔现场。询问情况、实地勘察、研判基坑稳定性、划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当场形成风险评估、堵漏方案,得到现场各路专家的一致赞同,他又亲自指挥抢险,直到凌晨2点,确认险情得到控制,才默默离开。这样的举动,让黄永春赢得了南昌地铁公司的信任,也由此打开了南昌地铁的市场大门。
从江西到全国,黄永春知道,江西区域市场的开拓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走向全国才是真正的挑战。对他来说,出差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他说,把“上海建造”的品牌大旗竖立在行业领域的最高峰,是作为一个上海建筑人最大的情怀与担当。
胸怀大局勇于开拓
2016年4月,黄永春担任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市政集团实现企业经营和生产“双百亿”的目标。2020年,市政集团以“专业化”和“区域化”为重心,着力进行市场开拓。
黄永春用不断创新的业务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各省市的城市发展贡献了许多“先行先试”的经验,斩获了一个个新项目:海口文明东越江通道、河南郑州地铁、黄河大桥……站在“上海建造”扬帆起航的新起点,黄永春始终对行业充满自豪:“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工程是我和团队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