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金钥匙服务好实体经济——记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期货交易所结算部总监王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0-12-14 08:57

摘要: 工作21年来,他始终立足本职、勤奋自强、敬业奉献,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自1999年成立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已经走过了21个春秋,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物,现任上期所结算部总监的王昊就是其中之一。工作21年来,他始终立足本职、勤奋自强、敬业奉献,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会上,王昊被授予了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新的称号和荣誉,王昊在欣喜的同时也十分坦然,他说,“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督促着我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


为原油期货上市筑起“防风屏”


作为业务骨干和部门负责人,王昊除了保证期货市场结算业务的安全和规范运行,更见证并参与了建设国际一流交易所的各项开放与发展进程。可以说,近年来王昊的工作特色和成果都体现在“创新”二字上。


2018年3月,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国内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特定品种,王昊认识到此项工作对提升中国在国际原油的市场定价影响力、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拥抱新机遇的同时,风险防控工作也不容忽视。面对首次进入中国期货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资金,王昊带领着团队研究制定境外机构结算模式和风险防控机制,同时积极争取相关财税与外汇等政策出台、优化和落地,设计特定品种的各项业务及结算细节,严控境外资金汇划和结算风险,保障了原油期货上市并成功运行,为后续多个特定品种上市与筹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原油期货上市前,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王昊和他的团队成员们经历了“白加黑”、“连轴转”式的工作状态,几乎没有一天是准时下班的,工作时长经常达到了12个小时。结算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成了他们的战时指挥室,开会、讨论,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梳理,肚子饿了就拿出饼干咬上几口,又埋头继续工作。往往走出会议室时,外面的天已经黑透了。


“尽管很辛苦,但大家的精神状态却是空前的饱满。”王昊笑着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原油期货上市对于中国期货市场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家都是铆足了劲的。”


“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深耕的力度不断加大。在“一主两翼”战略推动下,上期所成立了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面对又一项开创期货市场结算制度先河的场外结算业务,王昊又一次走在了队伍的前面。


为此,他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学习现货市场相关运行模式,组织同事探索优化交易规则,制定了场外仓单现货交易的全新结算制度。有力推动期货市场功能“最后一公里”的进一步落地,为实体企业实现期现联动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金融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王昊看来,只有保持不断学习,才能在将来的金融市场中快人一步。


资本市场的开放,意味着需要遵循国际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期货市场建立20年来的现状必须适应国际监管规则。


王昊根据监管机构的部署,牵头实施了国内期货市场首次金融基础设施标准的评估,组织力量全面梳理评估国内各期货交易所的法律环境、组织架构、规则制度建设、风险防控模式、系统安全和财务体系等现状。


经过王昊和团队的日夜兼程,他们顺利完成了交易所多项制度和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并形成评估流程,推动国内各期货交易所获得监管机构合格中央对手方(QCCP)资质认定。


“王总,您的白头发好像又多了。”有同事问他。王昊转过脑袋,指了指后脑勺风趣地说,“白头发算什么,头发都快掉没了。等哪天我们的交易所成为国际一流交易所,我就去买顶假发。”身穿藏青色西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相貌清秀的王昊颇有几分大学教授的模样。工作中的他严谨但不死板,亲切却不随意,亦师亦友的风格,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立足岗位服务实体经济


结算业务是期货交易所履行中央对手方职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各项业务安全运行、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卡。为了筑牢防线,王昊深入研究了上期所结算业务与机制优化,对交易所结算业务流程与风控措施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样在他的推动下,上期所近年来还完成了期权结算制度建设、交割配对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债作为保证金、组合保证金研究与测算等工作,在创新业务开展的同时夯实了基础业务的保障体系。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王昊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从正月初四开始就连续加班参与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期货市场按期开市、结算不中断的工作方案。2月3日市场开市后,他仍坚守在第一线,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那段时间,为了避免给交易所带来任何疫情风险,王昊连父母都不敢去探望,每天从家到单位过起了两点一线的生活。“确保交易所平稳度过疫情危机是我的责任,我相信作为我的家人也是能够理解的。”王昊说。


在采访中,王昊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就是“创新”和“实体经济”。他告诉记者,中国的期货市场跟国外不同,并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而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我们的劳动虽然属于一种虚拟经济的劳动,但最终能为实体经济带来帮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王昊进一步说,“对于新时代的劳模来说,不仅要吃得起苦,更要能创新,我们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入行20年来,王昊在结算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以脚踏实地和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新时代金融行业从业者勤恳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王枫,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时代领跑者 | 市劳模、联达物...

她是孤残儿童亲爱的“院长妈妈” ...

用“创新”金钥匙服务好实体经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