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故事 | 136路驾驶员沈金财:30年安全行车1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3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1-03-16 16:46

摘要: 沈金财喜欢称自己为“职业驾驶员”,因为在他看来,职业意味着专业、敬业和不变的初心。

三月的上海乍暖还寒、春雨绵绵,出车前,136路驾驶员、58岁的沈金财细心地在挡风玻璃内涂上一层薄薄的洗洁精。“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有效地防水雾。”看到记者有些好奇,沈师傅解释道。1963年出生的沈金财今年已经58岁了,是久事公交巴士三公司二车队的一名驾驶员,累计安全行车里程达到132万公里。132万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圈,无一起有责事故、无一次有责投诉。一名公交驾驶员一年的行驶里程平均为3万公里,132万公里大约就是“一辈子”。



小小雨刮器也有讲究


一个工作日下午,记者在真南路停车场见到了沈师傅。他一边做出车前的准备,一边向记者详细地介绍着自己保养车辆的小妙招。“说起雨刮器,可能很多驾驶员都不以为意。在车辆各部件中,雨刮器是个比较小的零部件。但据调查显示:雨天驾车,由雨刮器老化引起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约5倍。”


春季雨水天气较多,每次出车前,沈金财都会对车辆格外仔细地检查。就比如雨刮器,出车前他习惯将雨刮器拉起来,用手指在清洁后的橡胶雨刷上摸一摸,检查是否有损坏,还有橡胶叶片的弹性如何;特别注意一下刮水支杆是否存在摆动不均匀或漏刮的现象。


沈金财家住南浦大桥附近,每天骑着电动车到真南路停车场要花上一个小时。碰到早班车,他凌晨三点就要从家里出发,确保开车能“定定心心”,“我习惯把事情做在前面,车辆要保养得当,开车更不能一心二用。‘提前进场、提前准备、定定心心’也都是我经常和徒弟说的,这是安全驾驶最简单的道理。”


车厢服务的“有心人”


上世纪80年代从技校驾驶专业毕业,沈金财开过大货车、长途车,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公交队伍。近30年中,他经历了公交能源的升级换代;也见证了上海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



136路是一条全程12.14公里的公交线路,北起大渡河路桃浦路,南至温州路北京西路,沿途有不少医院、学校,包括普陀区中心医院、市儿童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曹杨二中附属小学、怒江中学、普雄中学等。


针对老年和青少年乘客较多的特点,沈金财在服务上时刻做个有心人。“现在的新能源电动车什么都好,但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油门刹车都比较轻,开得不好,乘客容易晕车。”他颇幽默地说,“不是夸张,我们驾驶员对这条路线的熟悉程度,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甚至包括路面上哪里有个坑。”途径新闸路时,沈金财总会慢一点,“因为这里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是在一块儿的,千万不能着急、要仔细观察。”


他说,一个好的驾驶员要“能快得起来,更能慢得下来”,“多看、多记、多留心,凡事为乘客多想一点。我们驾驶员平时在一起聊天,聊得最多的也是路况,哪里有车道变化了、哪里容易出事故。从一点一滴做起,构建起乘客的安全感。”


坚信“行行出状元”


这些年,沈金财驾驶过许多公交线路、也开过机场专线,经历了公交车从汽油车、柴油车到电动车的变迁,“现在这辆新能源电动车,我们叫它黑金刚,电动车起步稳、嘈音小、无污染,驾驶工作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沈金财向记者回忆起入行时的故事,“当年交通还没有这么发达,做公交驾驶员可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技校学驾驶整整两年,拿到的驾驶证是一本红色的小本子,“开车时,我就把它放在白衬衫的口袋里,隔着口袋也可以隐隐约约映出红色,感觉特别自豪。”光荣的背后,责任也是重大的。“早年道路没现在那么好、通讯也不发达,我们驾驶员出车都随身携带一些小零件,车辆在行驶中遇到一般问题要会自己解决。”


“公交车开久了,熟悉的车子就像老朋友。它的脾气、性格一清二楚。最难忘的是之前那辆12米长的机场大巴,我开了10年,告别的时候真的很舍不得。”沈金财喜欢称自己为“职业驾驶员”,因为在他看来,职业意味着专业、敬业和不变的初心,“就像当年老师傅和我说的。马达一响,一定要集中思想;车轮一动,想到人民群众。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枫,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工故事丨职工食堂大师傅陆浩杰做...

职工故事 | 136路驾驶员沈...

父亲节里,这对父女隔着车窗相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