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打工人选一盒月饼丨快递员夫妻范志成王士英:来一口老盛昌鲜肉月饼,念想一下黄山的黑芝麻月饼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1-09-20 14:23

摘要: 快递员夫妻范志成王士英和远隔400公里儿子的中秋畅想。

来上海十多年,孩子从及膝的娃娃到如今和爸爸一般高的初三学生,圆通快递的范志成、王士英夫妻总觉得对儿子有诸多的亏欠。每一年的中秋节,不能回安徽黄山容溪村老家的他们都会和儿子微信视频一下。但今年情况有些变化,父亲范志成之前和儿子有了些矛盾,“我们已经两个礼拜没有视频了,娃儿到叛逆期了,有点难沟通。”范志成说。对于团圆的中秋节,母亲王士英时不时地惦念着儿子,“想给他寄一盒上海现在特别火的鲜肉月饼,让他尝尝咸咸的月饼味道。”王士英也回忆起400多公里外老家黄山的月饼,“你们应该没有吃过,我们那里有一种黑芝麻做的甜月饼,我们从小吃到大。”“吃起来会不会太甜?”记者问道。“不会,不甜也不腻,真的非常好吃。”当家乡的味道涌上心头,王士英有些感慨,在上海打拼十多年,她坦言和丈夫在一起才能够承受那么多的困苦,“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们能和儿子一起,过一家子在一起的中秋。”

       

告别安稳的县城生活

快递夫妻档决定去闯荡

范志成和王士英在圆通快递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他们是金汇站点的承包人之一,两个人又要派件也要管理站点,工作异常忙碌。范志成和王士英的这对夫妻档在圆通内部也小有名气,公司还给她们拍过抖音。2005年,范志成就已经在上海干过一段时间快递,但没坚持了几个月就放弃了,随后他在上海的一家电子厂做了一段时间流水线工人,就此结识了同样来自安徽的王士英,两人恋爱、结婚,生子。

之后范志成和王士英回到老家呈坎镇容溪村,盘下一家小卖部,卖卖杂货,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小县城时光。

2010年,“双十一”火爆不已,这个如今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消费概念,在当时刚刚兴起,快递行业也随之起了巨大的变化,而范志成和王士英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股浪潮之中。“我们当时把小卖部给转手了,拿了一点钱,和一位老乡一起,盘下了位于上海青浦的一家网点。”王士英说,那个时候,儿子还没从幼儿园毕业,他俩很不舍得,但为了打拼的梦想,夫妻两人还是决定把孩子放在老家,而这一放就是十年。

儿子到了叛逆期

“家长会从来没有家长来”

今年,两人的孩子已经读初三,面临中考,但对于学业,两个人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从物质上给他一点鼓励。在家里,范志成总是在扮演那个严厉的父亲角色,而母亲王士英则更像两人的一个缓冲地带,不断地在调和暴躁的老爸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范志成有些气呼呼地说:“我已经两个礼拜没有和儿子视频了,上次他和我说,我不想和你说了,你别管了,我当时就回他,那我就不管了,随你去。”这番有些孩子气的斗嘴,王士英全程看在眼里,她在第二天就发微信给儿子,告诉他老爸只是脾气急,其实最关心的就是你了,于是儿子又和妈妈大倒苦水,倾诉那些不会对父亲说的话。

夫妻两人其实对于儿子有很多的亏欠感。有一个细节是,有一次儿子无意中说道,学校里开家长会,自己却是一个永远没有家长参加的人。听到这番话时,王士英最先忍不住了,哽咽着说,那么多年,每年就见儿子一两面,他的苦闷谁能理解呢?“过去几年,暑假时候我还会把他接来上海,待上一个月。但从去年疫情开始,这样的计划也落空了。”范志成表示,自己一静下来,特别想儿子,但和儿子视频时又没几句话可说,“我考虑过把儿子接过来读书,但很多条件限制不允许,他这么大了,身边的朋友、生活习惯什么都要去改变。再看吧,等他上高中了,再问问他的意见。”

在上海打拼那么多年,夫妻俩去年在嘉兴给孩子买了一套90平的房子。“上海的房子实在买不起,我们就想,在周边也好,先买一套,给儿子备着,一直没法陪在他身边,我俩总得做点什么。”范志成说道。

今年中秋

在出租屋里和大家喝喝酒

今年中秋,对于快递行业来说,这是难得的一段在“双十一”之前的宁静时光。范志成告诉记者,中秋节大家早点收工,争取晚上五点多从网点出来,叫上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到自己的出租屋里,烧几个菜,喝点酒,吃上几口月饼,彻底地放松放松。

如今,夫妻两人租住在青浦区谢卫路上的民主村,他俩住在二楼,算是整个一栋楼里最大的户型了,大概有20来平米,有独立的一间厨房,每个月租金1600元。

家里负责做菜的是范志成,他的家常菜水平据其所述,同事们吃了都说棒。但平时由于工作的关系,夫妻俩其实自己做菜,吃饭的机会不多。“回到家晚上8点多了,很疲惫了,就想早点休息睡觉,第二天一般6点就要到网点分拣,5点多就得起来。如果再洗再烧,真的没时间。”范志成说,也只有遇到节假日,他才会弄上几个菜,喝点酒,所以做菜对他来说已经慢慢有了一种节日般的仪式感。

今年中秋,两人决定再去买一些时下特别火的鲜肉月饼。范志成说,自己经常去吃饭的老盛昌,经常看到上海的阿姨叔叔们在排队买鲜肉月饼,有一次他也排队,尝了下,“确实好吃,我就给老婆也买了,她也很喜欢。”王士英表示,和他们老家的味道迥然不同,“我们黄山都是吃甜甜的那种,小时候吃的是青红丝馅儿的月饼,青红丝就是橘皮、萝卜丝做的。还有一个我们黄山的特产,黑芝麻月饼,我非常推荐你们去吃一下,一点都不甜,吃起来还挺爽口的。”

自嘲“越坚持越困难”

夫妻互相扶持度难关

对于快递行业来说,去年开始的疫情对他们打击也非常大。范志成表示,件难送、易丢件,很多大企业的生意都没了。疫情之前,范志成靠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和两家大型连锁酒店有了合作,他们的快递给由范志成来收发。“酒店的件收益高,他们大件也多,不计较那十块钱的加固包装费用,我服务也比较好,他们都比较信任我。”谁料,疫情袭来,酒店的业务降到冰点,一家酒店甚至直接倒闭了。原本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利润,算是比较稳定的一块收入一下子就没有了。

除了业务量的下滑,快递员工也越来越难找,范志成不得不自己干起更多的活儿,从分拣到派件,全部自己来。“人家小年轻不愿意干啊,还不如去送外卖呢,时间上自由,钱也多一点,干嘛要来干快递呢?”范志成有些自嘲地说:“咱们这批快递人呢,真是越坚持,越困难。”不过,好在妻子王士英一直陪伴在范的身边,两个人每天早上五点多一起出门就去站点忙活起来,有时候王自己也去派件,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十多年下来,那么多苦,两个人都一起扛了下来。  

一些时刻想放弃

一些时刻又能鼓起勇气

在范志成的出租屋里,他的桌子上放着一包十二块钱的云烟,这是他平日里自己抽的,同时他身上还会带一包贵一些的烟。问及原因,范志成说,“我们总要进大楼、小区吧,有时候东西放保安那里,车子停一停靠一靠,都要打招呼的,我总得发些好烟给人家,人家给面子的,就给我点方便,这样我工作起来效率也高一些。”这是范志成工作那么多年,自己得出的一些经验之谈和生存之道,对他来说,男性快递的身份总有一些优势,但妻子王士英就更难一些,体力上的、情感上的,一起向王士英袭来,“我想放弃,不送了!”这些念头时常冒出来。

王士英还记得上海2018年的那场罕见的大雪,那天是她送的第一个件,早上八点多,她去敲了客户的门,客户收完件后,马上给她一个投诉,说影响了客户睡觉。后来送件的路上,她的电瓶车还翻到在了地上,脚上划开了很大一条道子。“那一天,我真的不想干了,太委屈了,心里憋得难受。”王士英对记者说,总有一些瞬间,她要放弃,但同时,又有一些瞬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去年过年前,王士英骑着电瓶车进入了一家送了好多年的小区,在小区门口,一位熟识的老伯叫住了她,“小王,你等下啊,来来来。”王以为是有件要送,“等我送完这批好嘛,我马上来找你。”没想到,老伯三步两步上前,给她手里塞了一个红包,“过年过年,拿着哦,今年一年辛苦了吧。”王士英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就不停地重复着:感谢感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范志成和王士英正好要去他们的面包车里拿工作服,这辆已经有着8年车龄的五菱面包车见证了他俩多年来的风雨兼程。范志成拍拍这辆面包车说,“今年准备把它开回老家,卖了。现在面包车不能运货,警察管得紧。本来这辆车方便我们回老家,现在家里高铁也通了,春节开车10个小时,高铁只要3个多小时,又快又方便。”

和记者告别时,王士英还特别关照道:“下次你有机会去黄山,我带你去吃家乡最正宗的黑芝麻月饼,纯手工的,现做现吃,刚出炉的时候吃起来特别香,特别脆。”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责任编辑:曹剑华,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帮打工人选一盒月饼丨快递员夫妻范...

帮打工人选一盒月饼丨家政职工杨小...

帮打工人选一盒月饼 | 自由摄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