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先行者:黄浦劳模工匠勇担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2-04-30 10:00

摘要: 正是他们,在黄浦的抗疫一线,树立起了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旗帜,成为无数职工奋勇向前、齐心抗疫的榜样。

上海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正在全市全力展开。在黄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抗疫工作,是抗疫阻击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他们中有睡了一个多月行军床的医务工作者,也有“勇闯”禁区的抢险队员,有凌晨3点起床为志愿者准备饭菜的餐饮服务人员,还有6次出征抗击疫情的突击队长……他们虽来自黄浦的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劳模工匠!


正是他们,在黄浦的抗疫一线,树立起了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旗帜,成为无数职工奋勇向前、齐心抗疫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敬业,在疫情阻击战中,践行着战胜疫情、守护家园的理想,书写着劳模先进的责任与担当。


奋战一线的医务先进:

用担当诠释劳模精神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九院黄浦分院,有这样一群劳模先进,他们甘于奉献、拼搏奋斗,让劳模精神闪耀在抗疫一线。


全国先进工作者、九院黄浦分院党委书记孙海燕率先垂范,激励一线防疫医务工作者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她靠前指挥,鼓舞士气,巡视采样小分队,关照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细致入微的保障服务。她深入病理科PCR实验室,叮嘱大家严格把控,精准检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全国先进工作者、九院黄浦分院李琦换药室护士长赵志芳则加入了采样队伍,她运用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合理布局采样工位,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排队动线。她设置提醒标识,认真做好每一次采样工作,让这身“大白”有了驱散恐慌的“魔力”。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吴军豪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九院黄浦分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吴军豪主动放弃休息,24小时值守,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连续睡了30多个夜晚。医院闭环期间,他指导病区封闭管理,妥善做好病人交接、转区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又带领团队投身社区核酸采样、隔离酒店以及方舱医院等抗疫工作中。


全国劳模、洁城公司副总经理王奇:

应急冲在前


“我是党员,我是劳模,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面对疫情,全国劳模、洁城公司副总经理王奇,日夜坚守在职工群众身边,坚守在抗疫一线。




一次,老西门街道小桃园居委高家弄垃圾箱房已有将近48小时的垃圾积存,后续又将面临48小时的封闭管理。王奇了解情况后,连夜安排应急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与同事们一起换上工作服,卷起袖子用铁锹一锹一锹把囤积的垃圾进行清运,为社区居民营造了整洁卫生的社区环境,助力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面对日趋严峻的疫情情况,王奇还带领劳模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为抽粪作业车辆加装储水箱和手持喷头,让粪管和接头的冲洗消毒更为卫生、便捷。他自行设计在洗车场地边组装了一套整车喷洒消毒装置,达到洗车消毒“一条龙”,让作业车辆更安全、更洁净,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为环卫作业车辆加上防护“金钟罩”。


全国工人先锋号、凌锐公司抢险突击队:

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自3月10日起,全国工人先锋号、凌锐抢险突击队骨干力量身先士卒,24小时值守工作岗位,随时待命。此后,抢险队全员上岗,奔波于应急救援前线,驻守在各项目基地防控一线,齐心协力筑牢疫情防控墙,织密安全防护网。




抢险队队员远赴市郊搬运应急物资,调运集装箱流动保障防疫,不分昼夜,将躺椅、床、被子等物资送达封控点位、企事业单位。他们“勇闯”封控区,将自筹棉衣、防护服等物资第一时间补给到了志愿者手中。


东淮海公寓速战速决,福佑路丽水路多处搭设,永年路顺昌路连夜作战,蒙西小区冒雨作业,顺昌路紧急加固帐篷......队员们冲在防疫最前沿,用“心”搭设起一顶顶帐篷,点亮一盏盏灯,筑牢一座座防疫战斗堡垒。


上海市劳模、丰收日豫园店店长王雪梅:

保供稳后方


从3月中旬开始,丰收日豫园店承担了大量抗疫后勤保障工作,上海市劳模、丰收日豫园店店长王雪梅带领门店员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制作、送出抗疫后勤保障盒饭1950份,安排人员协助徐汇区漕宝路后勤保障盒饭3000份。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员工都不在岗,这些保障盒饭每天仅由9人完成。在一线抗疫服务的日夜里,他们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每天切配菜肴,制作营养套餐,做好了抗疫后勤各项保障工作。




“弘扬劳模精神,播撒爱心火种。”王雪梅说。此后,王雪梅还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为居民登记扫码,指引居民有序排队,为居民排忧解难……在志愿服务中,王雪梅一站就是几小时,有的时候只能站着吃饭;当遇居民不理解时,她发挥自身在餐饮服务业的长处,劝导居民,安抚居民情绪;与同事相处时,她则化身开心果,在辛苦繁重的工作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鼓舞着身边的人。


上海市劳模、大富贵酒楼总店经理周静:

吃住在店,门店当家


凌晨3:00,上海市劳动模范、大富贵酒楼总店经理周静在闹铃声中醒来,她迅速起身洗漱完毕后,来到大富贵酒楼总店一楼后厨。此时,小吃部主管王贵军早已组织员工将早餐材料准备完毕,等待开工。因为,他们要确保在8:00前将近千份早餐送至17个封控小区工作人员的手中。




这样的场景,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富贵酒楼总店都是常态。周静和她的团队最艰难时,连续半个月没有回过家。因为疫情发生以来,总店接近一半的人员被封控在家,现有人员为了保证门店的正常运营,保证防疫期间能达到“爱心配送”“快速配送”“精准配送”的要求,他们吃在店里,睡在店里,真正把门店当成了自己的家。


自大富贵接到为半淞园路街道封控社区送餐保障的任务,为了做到 “安全、可口、营养、保温” 配餐标准,大富贵工匠和技师工作室广泛征求各配送点的意见建议,结合营养膳食标准,研究确定了鸡腿饭、茄汁排条饭、狮子头饭等五种盒饭套餐,供各社区防疫点选择。大富贵配送员在为“大白”服务的同时,也称自己是富贵“大红”。许多防疫点上的“大白”称,富贵“大红”是自己获取能量的“源动力”。


上海市劳模、南房集团劳模突击队队长张继宏:

6次“出征”筑牢防疫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南房集团劳模先进带头,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勇担当,在基层筑起一张牢不可破的防疫网。




“疫情面前,更需要我们战斗在第一线,发扬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市民的承诺……”这是上海市劳模、南房集团劳模突击队队长张继宏在队伍第6次出征前对他的队员说的话。4月1日清晨5时,距浦西全面封控仅过去2小时,劳模突击队临危受命,星夜奔赴社区一线。4月9日凌晨4时,载得满满当当的小皮卡仅剩下驾驶席的空位,在第一批物资送达指定地点后,南房集团劳模突击队帮忙卸完货,张继宏擦擦汗又立刻上车出发,这一天,他还要赶往闵行、嘉定、奉贤、青浦等8处地点为大家运送物资。


上海市劳模、上城公司驾驶员童琦玮:

领衔“上城驰援应急小分队”


上城公司接到黄浦城发集团的指令,支援兄弟单位,组建起一支15人“上城驰援应急小分队”。有着丰富抗疫经验的劳模党员童琦玮车队,以及谈兆军车组再次请战,从精细化示范区岗位暂时转战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同时,他们还主动承担半淞园路、小东门街道辖区内专项生活垃圾的上门收运任务。




“任何时候,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每次出车,作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童琦玮都叮嘱队员全面做好防护措施。在封控点位,她一边与居委积极沟通,一边安抚居民情绪,耐心传授科学防控知识。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背着20公斤重的消杀设备,没干多久,她的衣服就从里到外湿了个透。


拿到新的任务单,大家心里不免有点忐忑。虽然兄弟单位有专人对接,但路线不熟、垃圾点位不清,以及流程如何安排等问题接踵而来。第一天上岗已近傍晚,童琦玮和谈兆军做足防护,边认路边记点。每到一处封控小区,谈兆军都会主动上前与门卫、志愿者交谈,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小区特点、点位情况、垃圾产量等信息,童琦玮在一旁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汇总,在脑中绘出一幅“作战”地图……


舍小家,为大家。在与疫情“短兵相接” 之时,童琦玮再次将儿子送去同小区的姐姐家照顾,每天通过手机屏幕,与儿子视频一小会儿。“我坚信守护的力量,就像我守护着你,你守护着城区居民,这力量会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出最闪耀的光芒。”儿子的寄语像一剂“良方”,让童琦玮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有了儿子的鼓励,我会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清运工作中。”


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外滩中央179项目部:

筑起项目部的防疫堡垒


自上海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外滩投资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集团工会闻令而动,集团内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黄浦工匠等先进集体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坚守与担当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



集团外滩中央179项目部积极发挥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带头作用,成立了疫情防控临时工作组,第一时间实施闭环管理。集团工程部总经理、179项目现场负责人杨雷一方面主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带头召开项目例会、制定防疫方案;另一方面,组织人员筹备足量防疫、生活物资,保证项目工人在封控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项目部有序组织安排现场工人进行核酸检测、动态掌握工人的体温和健康状况,做好工地现场每日消毒,联系协调相关物资资源,压紧压实各项防疫举措切实保证人员、项目安全。集团副总裁、179项目带头人朱亦锋作为区委组织部选派的支援干部第一时间赶赴老西门街道支援防疫工作,在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协助做好群防群控,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落地,为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注入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黄浦工匠、集团工程部总经理杨雷则主动投身小东门街道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一线,他耐心细致地为居民科普抗原检测知识,帮助社区老人、残障人士等做好抗原检测,扬起工匠精神的先锋旗帜。在杨雷的带领下,179项目部全体职工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期间就地转为属地社区志愿者,为社区做好物资搬运、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志愿服务,筑起一座名为“179项目部”的防疫堡垒。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西本新干线...

地铁工程师编写硬核社区防疫指南,...

劳模工匠篇|上海工匠蔡祥军主动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