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5月1日,锦江乐园的摩天轮“上海大转盘”正式投入运营。20年来,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高的摩天轮,在一批又一批技术工人的精心呵护下,为城市送去了无限欢乐,也成为上海人的难忘记忆。
烈日当空,因疫情停止转动3个月的“上海大转盘”借机开展了一次彻底的检修与维护,就在摩天轮恢复转动的前夕,劳动报记者来到锦江乐园,感受摩天轮维护过程中的火热一线。
与烈日为伴,抢修工作刻不容缓
“来,把扳手递给我一下”,记者见到锦江乐园工程部基层管理员李文杰时,他正坐在一个摩天轮轿厢(座仓)的顶部,和几名同事一起,认真检查电器设备运行情况。
今年疫情过后,锦江乐园借机对“上海大转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检修与维护,这几天,维护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对42个轿厢做好空调等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再经过晚上的试运行,摩天轮就将重新投入使用。
采访当天下午,经过一上午的暴晒,摩天轮轿厢顶部早已是块烫手的铁皮,温度可达到50摄氏度甚至更高,因此,长袖、长裤等全套防护必不可少。“我们的岗位有一些特殊性,现在正值高温时节,晚上是乐园营业的‘黄金时期’,设备肯定不能停运检修。因此,游客入园高峰时段前是最佳时期,如果遇到任务紧或者突发情况,也要随时做好应急抢修准备。”
趁换检下一个轿厢的当口,李文杰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自己带的茶水,他说这样止渴又解暑。稍作休息,他又径直挽起袖子,再扶一扶头上那为了遮阳而加装在安全帽外侧的环形帽檐,然后迈着坚定的步子,顺着梯子又爬上了轿厢顶部,继续干活。
和乐园一起成长,成就感无可替代
“这次‘大保养’,前后用了一个月,这段时间检修轿厢,已算比较轻松了。”前段时间,班组对轴承进行了保养,参与的职工要在50米高的摩天轮中心位置工作,没有任何遮阳,一次就要5、6个小时,休息也只能靠同事的“补给”。“一次爬上爬下时间久,而且消耗体力大,所以我们上去了直到工作结束才会下来。而且我们也想早点做完,早点让摩天轮恢复运行。” 李文杰告诉记者,“大保养”之外,每天开园前的巡检也是班组的职责之一。
今年40出头的李文杰,在锦江乐园工作已经20多年了。
2002年,“上海大转盘”正式开业,2003年,李文杰来到锦江乐园, 从一名普通的电工做起,到如今的工程部基层管理员,他见证了锦江乐园的发展,也构成了他的“独家记忆”。“所有和电器有关的工作,我都参与过。”乐园第一次尝试做夜市时,李文杰有幸参与其中,大到用电的规划设计,小到每一个设备的功率、匹配电线,没有一样他不熟悉。夜市首次亮灯的日子,他至今记得,“那种成就感是没有什么可以比的。”
“人生很难在一个单位再干20年了,这么多年,感情也有了。”看着一批批游客来来往往,乐园带给他们的这一份独特的欢乐记忆,也成为李文杰职业生涯里难忘的珍贵回忆。
中层干部轮值顶岗,改善作业环境
实际上,除了李文杰,乐园里还有很多高温岗位,他们同样为了带给游客最佳体验而坚守在烈日高温下:门口的安保、项目接待员、绿化工、清洁工……
“考虑到今年夏天特别热,我们也调整了工作时间。”锦江乐园工会主席朱伟民告诉记者,今年,多数岗位从原先的1小时一轮岗改为半小时一换,而在最热的中午2至3点,对于部分无技术门槛的高温岗位,如向导、环境清理等工作,由包括总经理、工会主席在内的中高层干部“顶岗”,让职工有更完整的休息时间。
“这项工作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做了,既是一种关心,其实也是我们了解职工真实想法的一种渠道。”朱伟民解释,比如对职工休息区域的改善,就源自于轮值顶岗。“之前职工轮岗休息的时候,有部分是在专门的休息室,有一些岗位因为休息室较远,选择在岗亭休息,但我们在体验中发现,岗亭由于并非全封闭,职工自己休息不好,游客体验也不好,因此我们在所有的项目周边辟出休息室,供职工休息。”
今年,锦江乐园也在常规的盐汽水、高温药品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一些细节也体现了乐园服务意识:为职工定期发放的绿豆汤一改往日的“桶装”,由乐园管理方提前购置好分装的水杯、吸管,由工会等为职工分装好再派送至各个岗位,既做好疫情防控,也方便职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