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陈晗目前以了解工会为主。
曾几何时,“00后”还是远在天边的新世代,如今,第一批“00后”已经入职职场。伴随着网络文化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常被贴上追求个性等标签。然而,充满个性的他们面临的是超乎想象激烈的竞争: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求稳”成了不少应届生找工作时不得不考虑的要素:更稳妥的策略,更稳定的工作……本期调查,劳动报记者聚焦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工会大家庭的本届大学毕业生。听听他(她)们的故事,对正在求职路上急行的人们或许有些启发。
助人、维权
以工会人的身份践行法律使命
陈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入职宝山区职工服务中心
2016年,江苏高考生陈晗高分录取中国政法大学,对专业懵懵懂懂的她选择了法学方向,“那时候想得很简单,法律既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也可以维护他人的权利,那就学这个好了。”
2023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入职宝山区职工服务中心法律服务部,从此成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会人。中国政法大学的入学誓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苦读法律六年,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意外符合了她曾经填写志愿时的未来期待——助人、维权,如今能够以工会人的身份践行法律使命,陈晗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毕业时,陈晗与学校内“法治天下”石碑合影。受访对象供图
七月的第一周
来到宝山工会报道
本科读法学,硕士念法律,在中国政法大学这座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的高等学校里,陈晗在宪法学、商法、民法、刑法学等几十门法学学科中度过了学生时代。
“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其实是比较明确的,一般就三种——做律师、考公考编、企业法务。”毕业季里,陈晗也向各大公司投过简历、做过各种尝试,依托于优秀的学校和出色的成绩,即使在这艰难的毕业季里,她也收到了一些着实不错的offer,甚至曾经顺利考进老家附近的体制岗位,但最后,陈晗依然选择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宝山工会法律援助岗。
在报名岗位时,尚对工会一无所知的陈晗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工会”二字,“那时候看下来大致感觉工会就是帮助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我对工会还挺有好感的。”加上专业对口,学习了多年的知识不会荒废,“援助听上去好像能做点事”,陈晗按下报名确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今年七月的第一周,陈晗来到宝山工会报道。
入职近两个月,工会新人陈晗目前主要负责法律援助的信息录入工作,虽是法学出身,但由于大学期间需要学习各种法律条款,工会专精的劳动法、劳动争议等内容仅仅只是大学学习的一小部分,陈晗目前仍以学习工会专业知识为主,“现在我会和法援律师了解来申请援助的职工情况,看些以前的案例,单位前辈们说以后还可以去旁听劳动仲裁。”
除了维权外
工会的服务有这么多
陈晗工作的宝山区职工服务中心位于宝山区牡丹江路上,远离喧闹的市中心,一直在北方念书的陈晗对这里并不熟悉,完全是“盲报”。
今年上半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后的陈晗赶来上海参加面试,那是她第一次来到宝山区。走在梧桐成荫的牡丹江路上,看到路上悠然散步的居民,感受仿佛停下来的时间,陈晗说:“那一刻,我感觉这里烟火气很足,生活在这里很舒服。”
这个岗位是陈晗严格意义上的首份工作,第一次上班,她对啥都感到好奇,特别是工会服务涉及的内容和领域让这个“萌新”大吃一惊。“以前在一些热搜上会看到工会,基本都是和劳动争议相关的内容,真的进来以后我才知道除了维权外,工会的服务有这么多。”
7月,宝山的爱心冰箱活动启动,就在陈晗工作地点的门口,冰箱内每天有200支雪糕供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外卖员、快递员、消防救援指导战员、人民警察等户外一线工作者免费领取。“我每天早上真的能看到环卫工来领免费的早餐,外卖小哥来领冷饮,有的小哥他们不要冷饮,只拿一瓶水说‘够了’。”“服务多、服务实、服务接地气”是陈晗的“工会初印象”,逐步发现妈咪小屋、职工书屋、心理驿站、健康服务点等工会服务阵地后,更让她加深了对工会的认识,“以前在学校里都不知道这些好地方,我还跟我的大学同学说,让他们查一下他们那边的工会阵地。”忙忙碌碌学习了近两个月后,陈晗也感慨:“工会和清闲绝对搭不上边,大家一直有很多事情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