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健身教练对职工进行动作指导
自2021年上海职工健身驿站重磅推出以来,为广大企业、园区和楼宇职工提供专业、安全、便捷的运动空间,有效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日前,记者跟随长宁区总工会对首批设立职工健身驿站的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了解驿站运营情况,倾听职工需求和呼声。
空间和器械有限
人多会影响运动体验
上午十点多,记者来到位于福泉北路上的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穿过一楼大厅,通过一扇小门便是职工健身驿站的所在地。据管理员介绍,职工先要完成健康自评和人工审核才能成为健身驿站的会员。“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帮助职工判断自己合不合适健身,另一方面会员卡制度也更便于管理,毕竟驿站的空间有限,如果同一时间来了很多人,势必会影响运动体验。”
有氧区以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为主
记者在职工健身驿站看到,两百平方米的空间被分为了有氧区和无氧区。有氧区主要以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为主,无氧区则以力量训练为主。喜欢“举铁”的职工借助史密斯架、蹲腿机、引体向上器、哑铃和杠铃等常用器械,可针对不同肌肉群进行专项训练。“这里的器械特别全,还有专业教练提供一对一指导。”行政助理何越海平均一周会来练上两三次。
尽管是上班时间,但职工健身驿站里的人却不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驿站的高使用率与公司采取弹性的工作模式密不可分。简单来说,职工在完成规定任务或工作时长的前提下,可以灵活自主地选择工作时间。“有时候工作疲劳了或者思路受限了,可以到健身房里运动一小时,出一身汗,洗个澡再元气满满地回去上班。”何越海说。
职工在进行背部训练
设施越齐越好?
安全应摆在第一位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呼声。一些健身“老手”希望驿站能提供更齐全的器械,比如分量更重的哑铃和杠铃,以满足他们对力量训练的需要。但也有一些健身“新手”认为,过重的分量或是太复杂的器械,很容易给初学者带来运动伤害。
“其实,安全和便捷才是职工健身驿站应该摆在第一位的。”博世工会主席吴亦飞告诉记者,从健身驿站这一实事项目设立的初衷来看,是为职工提供就近就便的运动场地,帮助更多“零基础”的职工养成运动好习惯,其目的在于“普及”而非单纯的“提高”,所以职工健身驿站在器械和分量的选择上是需要反复平衡的。
记者发现,尽管场地和空间有限,但职工却表示运动体验感很好,一位拥有十年“健龄”的老职工道出了其中的关键:专业化和人性化。“器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实用;聘请的教练不在乎名气,而在于是否有责任心;内部环境不在于美,而在于是否安全。”
瑜伽操房
那么,人性化又体现在何处?据吴亦飞介绍,健身驿站设有完备的新风系统,为运动者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确保室内不会积聚“汗味”。驿站内还设有更衣间和洗澡间,让职工能安心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女职工使用最多的瑜伽操房还安装了窗帘,确保运动的私密性。
“驿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工去哪儿健身的难题,但如何让更多职工健出强健的体魄,健出幸福感和归属感,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长宁区总工会相关责任人表示,未来区总工会将不断加大指导力度,努力把职工健身驿站真正打造成一张靓丽独特的上海职工体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