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9月,魏钧很忙,公司筹备着要与云南临沧的一座职业技术学院签约,计划在职业学院开办一间技能大师工作站,帮助挖掘培养更多的好苗子,魏钧每次都前往现场去考察,以便后续作出更详细的规划。而今年10月,魏钧就将赴北京参与中国工会十八大,这是他第一次以工人代表身份参加全国层面的工代会,紧张之余,他也十分期待,“我这些年非常关注技能人才的话题,希望能在工代会上与其他代表共同交流沟通!”
魏钧(前排左二)与工作室导师带教的新员工,在取得焊工证后拍摄合影。
一线工人闪耀世界“焊台”
2004年,原本在老家务农的魏钧从陕西来到上海,初学焊接技术,后进入振华重工,在焊工之家从事焊接工作。技能高超又勇于创新,魏钧很快崭露头角。
2010年,振华重工承接了美国奥克兰海湾大桥主钢塔焊接项目。根据要求,参与项目的焊工必须持有美国焊接学会颁发的AWS焊工证书。公司决定由魏钧带领40名焊接能手组成一支攻坚队。钢塔的结构复杂,因材料的特殊性,焊接一旦开始就必须不间断完成,并且,焊后探伤检测非常严格——焊缝内有1毫米直径的焊接缺陷即为不合格。另一方面,高强度钢材需加热到180度至230度的温度才能焊接。经过40个日夜的连续奋战,魏钧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钢塔的焊接工作。
2012年,公司承建的某项目16台门机,因相关方原因导致臂架焊缝需要返修,业主方表示如果返修焊缝的力学性能、X射线探伤结果达不到100%合格将拒收。魏钧临危受命,带队经过3个月的鏖战,为公司挽回了8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同年,他悉心钻研焊接工艺,在外方监理严苛的现场认证中,为公司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压力容器生产资质认证。
曾代表中国交建参加在乌克兰举办的国际焊工大赛并获该项目唯一一张国际焊工证书、带队完成多项国内外重大项目的焊接工作……这些年来,魏钧凭借一把焊枪,在技术上早已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从一名外来务工者成长为上海市劳模。
魏钧在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
培养新一代焊工小将
每年,魏钧都要负责安排新进员工的带教工作,新员工的培训中设计哪些焊接理论和实操,他都要一一把关。今年3月,他带着一批员工前往广东参加全国建筑行业的一场技能大赛,将最新的技术带回长兴岛,融入教学,参加各类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并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上的疑难杂症,以此培养新一代焊工小将。
“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魏钧说,这些年来他看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乃至公司层面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支持。但人才培养前路漫漫,“我之前看到新闻,一个国外十几岁的小女孩,她说她的人生梦想就是以后去做一个贴地砖的工人,这体现的就是他们对技能工人的认可。”
“让从事职业技术的工人认知岗位价值,自信劳动、体面劳动。”这就是魏钧近年来的关注点。十月盛会在即,魏钧充满期待,“听说这次工代会的上海代表里也有一名电焊工,我想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交流一下,再到全国的大会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代表们一起谈一谈他们那里的技能人才的发展,也将技能人才的呼声带到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