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在岗丨中冶宝钢冶金运营团队:钢厂不停歇,我们不放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3-10-02 09:11

摘要: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职工们坚守岗位,保障钢铁生产稳定顺畅,用实际行动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头图:中冶宝钢员工精细完成厚板切割工作。


对于冶金运营服务者来说,假期并不意味着休息,而是肩负更多的责任。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职工们坚守岗位,保障钢铁生产稳定顺畅,用实际行动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港口上的“着急事”


矿料是钢铁生产的最基础原料。对于亚洲首屈一指的矿石深水港马迹山港来说,今年的国庆节与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10月1日清晨,混匀矿项目的业务主管王建忠早早到岗,娴熟地对即将投入使用的矿料运输机械进行最后的检查。听听马达声响、闻闻柴油气味、看看电机状态,他就能在大脑中清晰地勾勒出机械内部运转画面,设备状态一清二楚。直到员工的紧急汇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王工,配料秤又压料了。”


自从中冶宝钢马迹山项目部承接宝武马迹山港混匀矿项目至今,混矿产量已成功突破了百万吨。但中冶宝钢马迹山港运营团队并未因此松懈,而是更加严格地推进设备管理提升工作。整个混矿作业区点多面广、设备复杂多样,由31条地面皮带、24条配料皮带和强混机等组成。运营团队制定了设备分区监管制度,由点检人员、检修队员、操作工人共同组成设备消缺技术小组,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找到制约生产效率提升的问题和堵点,其中“配料秤压料”就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冶宝钢马迹山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设备消缺方案。


王建忠打电话叫来了正在值班的消缺技术小组成员,继续分析“配料秤压料”产生的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法。“皮带一直朝一个方向运行,阻力只会越拉越大,矿料也会越压越‘死’。”“但是根据设备原理,配料秤皮带的设计就是单向运行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走,我们去电气室,通过变频器面板将配料秤皮带运行模式手动改为双向操作试试看。”王建忠打破了这场讨论。通过变频器正反向反复切换操作,有效降低配料秤的阻力,压料现象有所缓解。消缺技术小组成员们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紧缩的眉头舒展了。接下来,他们还要完成一系列验证工作,确保设备改进方案稳定,为国庆期间钢铁冶炼矿料供应保驾护航。


火焰切割王的“三颗心”


在钢厂生产的重要区域——厚板事业部作业区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来自中冶宝钢生产一线的火焰切割工赵小龙严肃地向切割工们交代节日期间的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模具钢等流通材钢板是广泛用于压铸模具、冲压模具等领域的钢板,轧制速度较快,若作业效率跟不上,便会导致严重的物流阻滞问题。”今年国庆假期,赵小龙团队服务的产线上迎来了一批流通材钢板,这就意味着板材尺寸测量、描号、喷印、切割的工作量急剧增加。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耐心、细心、恒心缺一不可。


为了满足钢板快速流转需要,赵小龙团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大家要注意测量尺寸和描号数字,千万不能出差错。”赵小龙叮嘱着身边的同事。“放心吧,我们穿了隔热服、戴了面罩和手套,但是我们的眼睛可‘毒辣’嘞。”员工们信心满满,准确、高效地对流通材钢板进行测量、描号、喷印,力保物流顺畅。


中冶宝钢厚板精整作业区是一支与钢板“较劲”的队伍,他们用耐心、细心、恒心,守护着宝钢股份厚板事业部钢板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钢板压平等工序。此前,在纳米耐蚀钢板制造过程中,该团队认真落实生产组织方案,利用生产前后间隙,先后完成易损设备部件疏通维护、原料调配提前筹备等任务,形成生产组织、物流协调和设备保驾的良性运转,实现成品钢板产量提升,鏖战45天确保纳米耐蚀钢板如期形合入库,有力保障产品的如期交付。


“空运”进行时


国庆节期间,中冶宝钢运营的宝钢股份冷轧精整作业现场依然热火朝天。“7-9行车,有27包外发材料,急需驳至成品码头库,船已靠岸,请优先吊运。”“收到,指令上传,我第一时间装框架。”“7-8行车现在没有待包装的钢卷,指令也发我一下,我来帮忙吊运。”


作为钢铁物流的“大动脉”和成品外发区域的“主力军”,中冶宝钢行车“管用养修”团队一刻也不敢停歇。“动脉”停下,钢厂的运输就会停止,钢铁生产链和供应链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中冶宝钢行车工们深知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一旦接到了发货吊运指令,他们便齐心协力地完成任务。他们娴熟地驾驶着行车,穿梭于机组、包装场地和库区之间,左手一拨、右手一动,吊起一个个钢卷。面对人机交叉、狭小复杂的作业环境,中冶宝钢行车工们不敢有一丝的放松和懈怠,他们认真制定吊运方案,慢速低档驾驶行车,确保每一个操作步骤精准到位,避免吊运过程钢卷碰擦导致损失。随着钢卷一个个有序运输装库,此次国庆节日期间的吊运任务在行车工们的努力下圆满完成。


中冶宝钢高效完成成品发货吊运任务。


交货“冲刺跑”


“国庆中秋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但是印尼阿曼100吨铰接式U型抱罐车项目拉力测试和重载试车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假期将第一台抱罐车组装好,为后续任务预留充足的时间。”中冶宝钢重机分公司特种车辆厂作业长张滨在列队交底时,向大家布置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印尼阿曼100吨铰接式U型抱罐车项目是中冶宝钢冶金特种车辆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突破近期创造的U型抱罐车80吨的载重纪录。“我们坚守一线,是为了更多人能安心团聚。”为保证节日期间印尼阿曼100吨铰接式U型抱罐车项目能够按计划推进,高质量交付给客户,已经三年没回家过中秋节的张滨带领他的团队,坚守岗位,严控产品质量,紧盯重要环节,争分夺秒地施工,为我国冶金特种装备出口海外贡献力量。


中冶宝钢技术人员检查印尼阿曼100吨铰接式U型抱罐车装配情况。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火热一线丨把废弃钢渣“吃干榨尽”...

一名“渔家郎”到全国技术能手的成...

职工故事丨和机器人打交道,他们是...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