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中冶宝钢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运营平台分析各基地数据。
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钢铁冶金行业尤其如此。对于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甚至东南亚地区的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宝钢)来说,要如何将安全的触角延伸到各地,将安全意识牢牢种在每位职工心中,是其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话题。日前,该公司安全体感实训基地建成落地,迎来第一批试训职工。记者走进该公司,看中冶宝钢如何在全天候、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冶金运营服务中,织密安全防护网,营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
实训基地之旅,让安全“摸得着”
一天工作日下午,记者走进新建成的安全体感实训基地。正巧当日基地正进行教师团队培训,基地附近的员工参与其中,开启了全新体验,在“步步惊心”的“安全之旅”中“秒懂”安全。
员工在高处作业体感实训项目现场接受培训。
走进高处作业体感实训项目现场,三层楼高的架子,还原高空作业环境,将工作中大部分会遇到的安全隐患,如洞口作业、高空坠落等安全隐患巧妙融合在设施中,让职工们亲自“踩坑”。职工小吴在培训师的引导下,系上安全带,被吊挂升空。脚刚离地10公分,小吴的脸就因紧张而涨红。没升到一米,在他的要求下,培训师将他安全降落至地面。“被挂着时很难受,而且有强烈的代入感,心里很害怕。”小吴告诉记者,实际体验能让他亲身体会到不规范施工的“代价”,今后更应时刻谨记标准化作业规范。
高处作业体感实训项目现场。
除该项目外,这个500多平米的“厂级安全体感基地”,还策划了安全常识、职业卫生、煤气作业及有限空间、电气作业、机械作业、起重作业以及应急消防7个体感实训科目。当铁球撞击到安全帽,当不小心从洞口往下坠落,当在有限空间作业出现窒息、有毒气体,当作业过程中不小心发生触电……中冶宝钢安全体感实训基地通过对体验者直接的身体刺激,有效地将“视觉、触觉、感觉”融为一体,把思维与行动结合起来,使大家感知危险性的同时,感受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更为直观地收获感性认知,进而在理性上增强安全意识。
员工在煤气作业及有限空间体感实训项目现场接受培训。
数字赋能,“千里之外抓违章”
“检查342行车吊运厚板作业,夹钳夹位不当,重心偏移,存在坠落隐患,当场教育”。在中冶宝钢的智能运营管控中心,打开安全管理平台后台,可以看到该公司八个基地每日安全检查状况。当事人信息、检查单位、检查的问题属性等信息详尽载入。
中冶宝钢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近年来建成全流程、全产业链冶金运营服务平台,以实现冶金运营服务“可视、可管、可控”。要达到全方位的安全监管,公司以智慧运营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行手机移动端检查,实现安全检查信息实时录入、问题跟踪整改和数据后台分析,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后台数据显示,自平台建立以来至采访当日,已累计检查1168947次。“通过后台,我们能查看到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要确保查处的每项隐患都整改落实到位。”工作人员还提到,通过后台对经常出现的问题汇总,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会定期针对问题开展分析,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
老师演示不规范吊装作业的不良后果。
在该公司的智能运营管控中心,记者还发现通过公司智慧监控平台,能实现远程视频监控抓违章。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中冶宝钢大力投入5G摄像头监控设备,在公司智慧运营平台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可通过视频监控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危项目、危大工程等高风险作业进行安全行为观察,实时掌握现场员工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管控措施执行情况,实现“千里之外抓违章”,对规范现场员工操作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用机器代替人工”,是近年来钢铁行业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的有益探索,对于服务于钢铁行业的运营服务商——中冶宝钢来说也不例外。据介绍,针对散货堆场、船仓等危险、有害、环境恶劣的作业场景,该公司开发了超视距智能联控技术,并植入装载机、抱罐车、炉下清渣机等冶金装备,实现远距离无人化、少人化操作,降低作业人员劳动负荷和职业危害。可以看到,中冶宝钢自主研制的智能炉下清渣机具备静压驱动、发动机功率实时分配、开式负载敏感反馈、远程无线遥控等性能,已经实现冶金装备的远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