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宝山文化馆的银饰制作课程吸引了不少年轻上班族参加。
近期,年轻职场人报名市民学校、在社区食堂就餐、参加社区活动中心培训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尽管这一现象并不普遍,但仍引起坊间热议。曾经追逐高端消费的年轻职场人为何出现“反向消费”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社会各界应如何回应这一群体的需求?记者实地采访了相关机构、职场人士以及专家,探寻其中究竟。
上班族青睐反向消费
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近阶段,上海年轻人的“夜校热”引发关注。在上海各群艺场馆,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市民夜校获得年轻人的追捧,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夜校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职工,他们把上课作为生活的调剂,较低的学费则为夜校增添了更高的吸引力。“只要五百元就能学一项新技能,太值了。”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自己从外地来上海工作才一年,朋友不多,夜校让他在娱乐之余扩大了朋友圈。
社区食堂同样迎来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在对静安区不同社区食堂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到了饭点,总能见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吃社区食堂被他们称为省心、省力、省钱、省事的生活方式,“干净卫生,营养搭配也比较丰富。”对于许多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工作与生活的快节奏某种程度上让烧饭成了一种负担。在市区某写字楼上班的小李两口子经常要加班,父母又不在上海,社区食堂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同事们都喜欢来社区食堂,经济实惠,关键是家常便饭,有家的味道。”她说,“如果单位里有这样的食堂就好了。”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理性消费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共识。“95后”白领小张告诉记者,自己会先在各社交媒体上搜索自己想要商品的评价,然后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试用装。她说,自己以前时常冲动消费,在经历各种消费营销后开始回归理性,更注重真实需求和性价比。“反向消费并非不消费,而是‘可以买贵的,绝不买贵了’。”
什么是“反向消费”?“追求品质又追求性价比”,是采访中年轻职工们最具代表性的回答。
专家:是好现象,也是挑战
年轻职场人走进社区食堂、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这一有趣现象的发生原因何在?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怎样的挑战?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共生研究中心主任胡守钧。
“首先应该肯定,这是一个好现象。”胡守钧教授认为,年轻职场人不再一味热衷高消费,转而选择社区食堂、社区活动中心等,这种反向消费现象说明年轻职场人的消费观正逐步趋向务实节俭,返璞归真。“社区食堂的饭菜物美价廉,活动中心的培训课程价格较低,而且课程质量不错。年轻职场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入为出,证明了这一群体在日常消费方面越来越理性。”
与此同时,胡守钧教授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对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挑战。“社区食堂、活动中心等原本的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开放时间、管理模式基本都根据老年人需求设置。现在年轻人来了,他们的需求肯定有所不同。如何根据年轻职场人的特定需求调整管理模式,做到有序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机构的功能,在服务老年群体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为这些青年人服务,是相关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新课题。另外,怎样丰富职工8小时外的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也向企业和工会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
工会积极响应职工需求
为呼应广大职工需求,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工会也在积极主动求变,尝试改变服务模式和工作“生物钟”,为职工提供8小时之外的服务,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自2014年以来,市总工会推出公益乐学项目,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市民提供免费课程服务,利用职工碎片时间开展免费的普及型文化艺术培训,目前,公益乐学已形成“1+16+X+Y”的服务体系,储备有10大主题300多门动态课程库,至今服务职工市民群众近300万人次。
在全市,各级工会结合自身特色,依托工人文化宫等阵地,设计职工喜闻乐见的课程。在宝山,公益乐学课程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小哥们在轻松的课程中放松下来;在松江,叶榭软糕、松江布手作、富林窑陶艺、顾绣等非遗纳入课程,让传统手艺“触手可及”;在浦东,新区工人文化宫加入“市民夜校”行列,结合“职工健康生活”和“文化艺术提升”两大主题内容,设置20门类课程,许多报名的职工都表示,丰富、价格优惠的课程很有吸引力,因此课程一经上线,很快被“秒杀”。
围绕职工生物钟开展活动,也是很多工会的服务特色。每周三,在闵行区紫竹高新区,一堂堂特色课程总会准时“开课”。由高新区总工会推出的“周三下班课”项目,利用职工下班后的时间,提供“琴棋书画”等多种课程,既是给职工们在周中时提供放松、充电的机会,也是倡导部分职工错峰下班的一次尝试。如今,由于课程火爆,“周三下班课”已不局限于周三,在周二、周四晚上下班后也推出相应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生代职工的工作生活习惯,上海各级工会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手段,在传统的文化课程之外推出线上课程。在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服务大厅,职工可以线上学习公益乐学品牌公开课;在金山区,公益乐学课程除现场版、企业版、田园版、基地版还有线上版,通过“互联网+”的教育模式,随时随地为职工提供文体培训;长宁区总工会将公益乐学课程和区域特色“长宁工会快乐课堂”联动,线上直播达成“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