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来早。刚过完春节,上海市劳模、上海嘉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部室党支部书记陈海燕就带着大家马不停蹄地转了起来。材料堆得老高,议程排得极满,2024年陈海燕工作室工作计划最终版,终于在2月最后一天敲定了下来,“开年后又丰富了些工作进来。”陈海燕说。
热心周到、事无巨细、精益求精,是陈海燕给人的印象,在她带领下,成立于2016年的“陈海燕工作室”也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目前已有在编成员34人,个个都是岗位先进与服务标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争创一流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公交事业蓬勃发展”这些被张贴在墙上的口号,也化作了桩桩件件职工和乘客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事。
打造良性的沟通桥梁
一线工作7年有余的经历,让陈海燕深知:“做好服务的关键,在人。”
“业务、技术上的个体差别并不会很大,工作的好坏,往往在职工的思想上。”陈海燕说,于是,工作室成立伊始,陈海燕和成员们便立志要将工作室打造成能让企业和职工间良性沟通的桥梁。
“工作室这些年,都会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和职工加强情感交流。”陈海燕说:“久而久之,慕名而来的职工也不少。”记得那是去年11月底的一天晚上,二车队的女乘务员小杨突然加了陈海燕微信:“陈师傅,可以和你聊聊吗?”觉得事发突然,陈海燕小心翼翼询问起原因。原来,小杨与线路一位同事因为交接班等问题发生了口角,对方一时言辞激烈甚至上升到了辱骂程度,让她很想不开,工作都受到了影响。陈海燕耐心聆听着年轻职工大段大段的语音,在安抚对方情绪的同时,也细心给出建议:“骂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情绪上来说的一些话,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觉得心里难受是正常的,不要压抑自己,你方便时候可以找我说,工作中,千万不能带着情绪上路哦。”这样的对话,持续了大约一星期,终于,小杨解开心结,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了。“谢谢海燕姐姐!”陈海燕翻出小杨一改“陈师傅”的叫法称她作“海燕姐姐”的微信时,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被职工信任、信赖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尽管我也自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基层职工那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好在有工作室!”陈海燕说:“工作室成员也会定期和各线路班组长面对面谈心,帮助企业更好地倾听到基层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诉求,也方便工作室及时开展心理疏导,释放基层压力,让职工的工作氛围更和谐温馨。”
挖掘“重点培养对象”
陈海燕工作室成立多年来,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同时,更将企业发展视为己任。“发展同样离不开人。”陈海燕坦言。长期以来,工作室便将挖掘后备力量、发挥“传帮带”作用作为了重点。
以车队考核和个人测评结果为依据,陈海燕工作室定期会选拔和梳理一批“重点培养对象”名单。“不止于此,我们还为每位培养对象制定培养手册和培养计划,根据培养对象性格特点、工作情况等进行针对性辅导培育。”陈海燕补充道。“发现物色一批、辅导培育一批、宣传树立一批”的工作思路,也逐步壮大工作室和“服务明星”队伍,推进嘉定公交各线路品牌化、优质化发展。
曾几何时,在嘉定9路特色服务示范线上,陈海燕的“百宝箱”一直为乘客和职工津津乐道。离开一线岗位后,“百宝箱”的传统也被延续了下来。“不仅仅是这些小巧思,工作室还要将嘉定公交更多优秀的传统传承下去。”陈海燕说。在陈海燕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会定期对新进的线路班组成员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传帮带”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确保“传帮带”活动有时间、有内容、有步骤、有质量地开展,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以优扶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各线路班组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