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研发60多款农业机器人——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4-05-08 17:36

摘要: “我们要十分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能不能让农民吹着空调就把地给种了?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干农活吗?过去,这可能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已成为真实发生的场景。在上海金山的一片试验田里有一群“85后”新农人,他们埋头七年研发60多款农业机器人,覆盖从播种到收割的各个环节。全国农村农业劳动模范王金悦是这支团队的领头人。


放弃高薪艰苦创业


王金悦是土生土长的金山青年,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二代”。2010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收入不菲。当他决定辞职去研发农业机器人时,父母朋友都表示不解。


“看到父母种地一直很辛苦,那时候就想是不是能搞个机器人来帮忙去种地,让农民能吹着空调种地。”为了实现自己从小的梦想,王金悦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上了创业道路。2017年,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金山区亭林镇成立。初创阶段,他们就住在农村简陋的小屋里,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全凭理想和热情支撑着往前走。


王金悦和团队工作照


然而,农业机器人研发的复杂程度远超团队的想象。为了支撑团队继续研发,王金悦不仅花光全部积蓄,还卖掉了房子。王金悦透露,在研发第一代机器人时,很多零部件都配不齐,几乎没有供应链,只好用其他机械的零件拼凑了一个出来。


“我们要十分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这是我一直跟自己说的。”王金悦说。


七年研发60多款产品


农业机器人的研发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王金悦也遇到过很多波折,有时为了调试一个指令,要进行数百次试验。这对他来说,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一次次失败并未消磨掉王金悦和团队成员的斗志,他们最终把主攻方向聚焦在蔬菜种植。2021年5月,第一批量产田间管理机器人下线,从试验田到真正的农田,王金悦团队多年耕耘终有收获。


团队研发60多款产品


如今,王金悦团队自主研发的旋耕机器人、作畦机器人、播种机器人、浇灌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收割机器人等60多款产品覆盖了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以插秧机器人为例,机器人可根据指令行进至农田指定位置,把一株株秧苗插进稻田。到了田埂边,它还能自动转弯、继续作业,1小时就可完成5亩稻田的插秧。北斗导航系统和5g信号让机器人行动误差保持在2厘米以内,通过图像识别和大数据算法,除草、转弯、收割也更加准确。


产品优良的性能也收获了市场的认可,2023年初点甜科技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AI助力农业智能化


“我们一开始做的就是一个全数字化产品,我们希望农业机器人只是一个初级的平台,而平台上承载的产品与功能可以更加立体、多维度。”王金悦介绍,截至目前,点甜科技已拥有四大板块农业全数字化机器人(Farmbot)全过程综合解决方案和独创的SWEET OS以及创新的SAIGA架构。


其中,SWEET OS是全球首个为农业机器人而独立开发的AI智能操作系统。王金悦介绍道,团队研发的SWEET OS系统以及全新的SAIGA架构,可以快速进行全场景数字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部署,实现多机器人独立组网,完成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和协同作业。真正做到农业种植和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化、数字化,实现在办公室内数字化呈现每一片菜叶子、树叶子和每一颗果实。


目前,点甜科技陆续在新疆、江西、湖北等农业大省落地了“农业机器人农场”,并积极拓展中亚、俄罗斯远东地区、南美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助力中国农业机器人国际化、全球化。


在王金悦的梦想中,借助机器人,种地将成为一种可以享受的工作,成为一种时尚。“未来的农民,将可以一边在数千公里外游山玩水、一边远程操作机器人智能种地。”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风采|上海市劳...

金山农民画家陈惠方在全国农民技能...

安全生产企业行|连续八年推广,惠...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