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坚守一门非遗技艺——记首届上海工匠、上海美华丝毯创意工作室总设计师程美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4-07-01 18:45

摘要: “这一件事我做了一辈子,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

“我的奋斗漫长而又简单,这一件事我做了一辈子,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上海工匠、上海非遗项目——金山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程美华现任上海美华丝毯创意工作室总设计师。1974年至今,她从事中国传统手工丝毯制作整整50年。几十年前,她挑起了金山丝毯厂的大梁,几十年后,她将金山丝毯打造成了金山的一道非遗风景、一张文旅名片。


2022年,程美华新作品《壮美历程》获得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创新设计大赛百鹤杯“金鼎奖”;2023年,她获评感动上海年度人物;2024年,她的新作品《白玉兰》获得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创新设计大赛百鹤杯“金鼎奖”。


三次跨越

从学徒到工艺美术大师


50年前,程美华进入丝毯厂学手艺。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在新中国的培养体制之下,她凭借个人奋斗登上中国乃至国际工艺美术巅峰。


进厂的一幅作品《富贵牡丹》、中国第一幅现代艺术挂毯《智慧之光》、第一次带着作品走出国门,成为程美华艺术生涯不同阶段的里程碑。


1974年至今,程美华从事中国传统手工丝毯制作50年


在丝毯厂织造车间,20岁的程美华第一次接触到丝毯制作。“丝毯最基础的工艺,是在经线上打一个8字结,割断。割线小刀很锋利,新手经常会伤到手指。”一旦伤了手,就要休养好几天,但是程美华唯恐浪费时间,包上伤口继续练习。在入厂后的第一次作品评分中,她织出的一幅《富贵牡丹》被授业师傅评为“一等品”,师傅称赞程美华“有灵气”。


从此,程美华把毕生心血都交付给了这份技艺。1981年,第一幅代表中国现代丝毯艺术走向世界的挂毯《智慧之光》,是她与同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的指导下成功研发的;1982年,她代表中国丝毯技术员前往在欧洲召开的国际地毯博览会,现场操作展示丝毯制作,打开了中国丝毯走向世界的大门。


矢志创新

现代艺术壁挂毯开拓者


掌握了娴熟技艺的程美华,坚持要做“自己的东西”。1994年起,她担任金山丝毯厂厂长。站在传统丝毯技艺的“肩膀”之上,程美华独创了海派艺术新风格,被艺术界人士誉为“现代艺术壁挂毯的开拓者”。


程美华向记者谈及金山丝毯在发展历程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计。


程美华被誉为“现代艺术壁挂毯的开拓者”


在原料上,她创新性地采用中国北方柞蚕丝取代南方桑蚕丝,通过技术研发使柞蚕丝更富弹性、色彩更鲜艳、光泽更靓丽,其效果远超桑蚕丝;在工艺上,她打破中国传统丝毯的平面格局,采用精工细雕,让平面走向立体,赋予画面“软雕塑”的冲击力;在新技术上,她打破传统丝毯的方形设计,实现圆形、椭圆形等“异形”丝毯织造;在设计上,她打破传统配色和图案风格,开创出独具特色的海派凹凸素配艺术新风格。


一次次突破与创新,让程美华在丝毯的艺术世界里,成功开创出独树一帜的海派丝毯新风格。其作品载誉无数,让金山丝毯由此悄然崛起。2022年,中共金山区委员会将程美华创作的《向阳而生》捐赠给了中共一大纪念馆。2023年,她的作品《希望》《年年有余》经过层层选拔和评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手把手”教学

培育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2016年,金山丝毯织造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美华也成了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古稀之年的她,如今把几乎一半的精力用来培育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山丝毯厂,树木高大、墙体斑驳,处处透露着岁月沉淀的味道。有人建议程美华把墙刷成明亮的颜色,程美华舍不得。不过,从2018年开始,程美华就将旧厂房、旧车间改造提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社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她还把大型机台都刷成了充满活力的橙色,以吸引孩子的目光。


程美华作品《白玉兰》


金山区教育局希望中小学生每周能到工坊学习,程美华便打磨了美华艺术三部曲——第一部“大师讲堂”,程美华亲自分享上海丝毯的发展史;第二部走进“中华手工丝毯技艺体验坊”,体验丝毯技艺;第三部走进“成果展示厅”,鉴赏金山丝毯精品之作。


至今,她仍坚持亲自上台讲“大师课”,把过去老师傅秘而不宣的指法要诀无私传授给第一次听课的孩子。“有了热爱才有传承,有了创新性传承,中国丝毯才会有美无止境的未来。”程美华说。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七年研发60多款农业机器人——记...

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风采|上海市劳...

金山农民画家陈惠方在全国农民技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