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皮带管控系统检查原料皮带工作状态。
成吨的铁矿石原料从码头上货,通过全封闭的带式输送机运输到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宝钢)运营服务的宝钢炼铁区域,这是冶炼的第一步。带式输送机又称皮带输送机、皮带机,它在几乎封闭的通廊内运行,高温时段工作温度超43℃,负责输送机运行状态检测的一线人员常年汗如雨下。然而,自从今年4月起,这种场面再也看不见了,因为中冶宝钢研发应用破碎皮带设备远程智能运维平台“上岗”,点巡检人员可以在吹着空调的中控室内,看到详细的设备状态相关数据。
曾经日行12公里
口罩换下来都能拧出水
在花园般的宝钢厂里,空中似车厢的连廊构成物料运输的全链路通道,连廊内的皮带输送机一天中75%的时间都在运作。传统的巡检要靠人工到现场完成。
在中冶宝钢巡检一线岗位工作30余年的倪师傅告诉记者,点巡检人员每天至少现场巡检3次,一次长达一两个小时。“我们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现场,除了巡检,还有停机检查,来来回回走下来,每人每天至少12公里。”
宝钢炼铁原料破碎系统现有一百余条皮带输送机,水平长度近6公里。“由于气温高,加上机器运作时的温度,以及通廊通风有限,我们一线点巡检作业人员作业环境温度超过43℃。”点检工江城戏谑道,“我的口罩一天换两次,摘下来的时候像湿抹布一样糊在脸上,拧一下都能出水。”
智能皮带管控系统运用前,员工通过听声音检测皮带运行状态。
智能系统替代“五感”
全流程监测“更有数”
倪师傅介绍,从前的人工巡检主要依靠经验。运用老一辈总结的“五感”工作法,即“视、听、触、嗅、味”来诊断解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比如很久以前,轴承的罩壳‘摸不过三秒’就有问题,”他解释,温升是判断机器是否异常的一个关键因素,后来设备升级后都改用测温枪。而如今,这些经验显得有些许“过时”。
记者跟随中冶宝钢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宝钢厂内的原料破碎设备集中控制室,空调制冷26℃,此外还有风扇辅助降温,体感十分凉快。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带式输送机各个区域的运行和故障情况清晰可见。监测的镜头还能转向,保证皮带巡检无死角。
在一线“苦”了三十年,倪师傅对现在的改变十分满意。“现在的电子设备已经替代了我们的‘五感’。”他说,以原料破碎区域内举例,温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代替了人工巡检的手,声呐传感器代替耳,感温光纤代替鼻子,摄像头代替眼睛……通过对现场全方位实时监控,倪师傅直言,“整个设备都在掌控之中,心里对设备情况更有数了。”
无人化发展
全面改善一线作业环境
据了解,中冶宝钢于今年4月逐步投用智能皮带管控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皮带输送机点巡检作业强度大、夏日高温难挨等情况。
该公司设备管理工程师许旭介绍,系统主要采用“传感器+视觉检测+5G通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现场数据感知、故障预防报警和数字孪生模型技术融合起来,让皮带输送机的运行和故障情况可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控。
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使一线点巡检人员的劳动负荷大幅下降,不仅体现在现场点巡检频次得到下降,而且效率和巡检质量大幅提高。“随着智能运维系统的深入研发与应用,我们的目标是‘从目前的部分替代人工巡检,到完全实现无人化巡检’。”许旭脸上洋溢着期盼。
除此之外,中冶宝钢还研发了装载机非视距智能联控作业系统,驾驶员可以通过遥控台,远程操控装载机实现行走、铲装、运转、举升、卸料、转向等一系列动作,在提高钢铁厂原料区域归堆和清仓作业效率的同时,改善驾驶员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