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的“打铁匠”,打出大国重器的重要材料——记全国劳模、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的锻造特级技师杨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4-08-21 11:26

摘要: 记全国劳模、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的锻造特级技师杨磊。

他拿下过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际发明展银奖,以及15项专利、38项先进操作法;他获评过全国劳模、中央企业劳模……荣誉等身,但他自诩自己,始终只是一个快乐的“打铁匠”。


扎根一线,啃下多块“硬骨头”


1987年秋,杨磊成为上钢五厂一名锻造工。师傅告知他:“想要练出真功夫,首先得把基本功打好。出现一件不合格品,就是工厂的损失。”年轻的杨磊开始变得痴迷,上班时,仔细观察;生产间隙,模拟练习;回到家,闭着眼睛想象……杨磊的技能水平突飞猛进,成为了全班第一。由他锻打的大轧辊,因为加工时无需校正外圆,能节省2个小时的加工时间,成为后道工序争抢的对象,在金属世界穿行。


爱琢磨的杨磊发现了一个提升产量质量秘密,如果把这个秘密分享到其他班,厂里产量岂不是能够大大提高?杨磊“打铁”生涯中的,第一项先进操作法,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后杨磊创造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操作法。越琢磨研究,杨磊越觉得自己知识的贫瘠,改钢锭的内部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如何使这个“世界”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杨磊开始业余攻读金属塑性等课程。他推开各种金属元素的“屋门”,在晶界的“房间”里穿行,越过连绵的晶格与晶胞,奥氏体、马氏体、屈氏体等,一个个“精灵”跳跃着向他扑来……


就这样,杨磊天天早出晚归,就算在家休息散步时,也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铅丝,或者是一团橡皮泥,折啊折捏啊捏的,引来路人诧异的目光。这些铅丝和橡皮泥,正是杨磊创新发明的辅助道具,前些年宝钢特钢从国外引进了4000吨快锻机。在调试中杨磊发现一个问题,但外方不以为然。按标准设计难道就没有缺陷了吗?后来杨磊就从捏橡皮泥中找到了灵感,为这台快锻机加装了一个镦粗装置。结果工效提高40%左右,而且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打开新钢种锻造“光明之门”。


年轻时候的杨磊


杨磊“打”的材料,很多是“硬骨头”。2013年一国家级重点科研单位,要求宝钢特钢交付一批新型难变形高温合金产品,当时国内并无成熟生产工艺可借鉴,其锻造技术被业界专家称为“黑洞”。接下任务后,杨磊反复琢磨试验,和虚拟团队联合攻关,最终一举打开了新钢种锻造的光明之门。难变形高温合金如期锻造成功,无可匹敌的“硬度之王”,最终加冕在国之重器之上。


实现大国重器重要材料的“从无到有”


杨磊锻造的产品,涉及航空、航天、核电、民用等领域,其中有大飞机、火箭、航空发动机等用材。在去年大国工匠交流会现场,杨磊带来了研发团队潜心研发的两块钢——300M钢,而他就是团队中锻造工序的领头人。他向一同前来交流的工匠们兴奋介绍,这种钢是国际民用飞机起落架用钢,具有超纯净、高均质、超高强度及材料指标要求极高的特点。它运用在我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起落架上,是飞机用材中重量占比最大的一个钢铁材料,也是国产化材料中生产难度及质量要求最高的一个钢铁材料。此前,它通过了C919起落架承包商德国公司的质量评估和制造体系审核,是国内首个获得C919项目国外承包商批准供货资质的钢铁材料制造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为我国航空产业国产化提供了原料基石。


“作为特种冶金关键材料的生产单位,我们肩负着国防军工产品升级换代的使命。”杨磊在现场表示,自己是大国重器的“锻子手”,在本次交流会现场,他也看到了很多在我国重点行业深耕的“大国工匠”,与他们交流,让杨磊再次感受到自身肩负着钢铁报国的重要使命。


据了解,杨磊从蓝领工人起步,练就了用眼用耳把准“一锤定音”的绝技,创造“杨磊先进操作法”56项,授权专利33项。他勇担国家核电、航空航天用材锻制重任,探索形成创新性锻造生产工艺系列技术。除了C919大飞机300M起落架锻件外,他带头研发的产品还应用于飞机起落架自动拉钩件、长征五号火箭高温合金系列涡轮转子锻件等,大大填补了国内空白。杨磊说道:“我将继续发挥好劳模工匠带动、带领作用,希望能在新材料锻造中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持之以恒锻造精甄技艺——记市劳模...

来自民企,心系蓝天——记市劳模、...

城市“书籍”中写下精彩篇章 ——...

首页

顶部